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初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内容
    初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及答案。试题是很必要的,因为其有固定基础的作用。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初一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总分100分,与思想品德合考,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
    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 老师让小丽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小明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 )
    A.推恩令 B.王位世袭 C.禅让制 D.大一统
    3.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C.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D. 炫耀周的强大
    4. 公元前7世纪后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5.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
    6.“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
    7.“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 )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
    8.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
    ①破釜沉舟 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围魏救赵 ⑤纸上谈兵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 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0.秦始皇当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_______的入侵。( )
    A. 匈奴 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
    11.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儒家思想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x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x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x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3.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4.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15.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的是( )
    A.刘备 B.袁绍 C.曹操 D.孙权
    16.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D.交通发达
    1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
    18. 下边涉及我国文字演变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隶书
    19.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迁都洛阳
    20.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二、填空:(共10分)
    21.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4分) 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1分)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2分)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1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 《史记》的作者是谁?(1分)
    (2)材料一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分)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2分)
    23.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6分)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2分)
    四、问答题(共16分)
    2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6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C C B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C B A A C B
    三、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1.(1)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燕国
    (2) 晋国。(3)长平之战。
    (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22.(1) 司马迁(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3)孔子,仁政,儒家,《论语》
    23.(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的现象。
    (2)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统一南北;没有。
    (4)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关于启示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4.(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发展落后,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江南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
    (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 基础。
    三、问答题
    25.(1)管仲。
    (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3)①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意义: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本内容由七年级上册试卷栏目提供,想查看更多内容可继续浏览初一上学期试题栏目。
    
    本内容由七年级上册试卷栏目提供,想查看更多内容可继续浏览初一上学期试题栏目。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