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留学网整理: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二十热点预测 | |||||
内容 |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二十热点预测》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热点 二十 申论,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38分28秒。 出国留学网提供了“2011年国家《申论》二十热点预测”,供考生参考。 第一题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注意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强调发展是相互促进、系统协调的过程,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三)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 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第二题 构建和谐社会 (一)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日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三) 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城乡之间不和谐。社会结构存在两种独立体系,一个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个是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生活。 2、区域之间不和谐。近年来,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表现在:(1)经济总量的差距越拉越大。(2)人均GDP的差距越拉越大。 3、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和谐。这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利益群体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由社会根源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四)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1、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 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5、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