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4高三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指导 | |||||||||||||||||||||||||||||||||
内容 |
同学们,假期既是休闲、放松的时候,又是学习提高的佳期,善学的学生,总会合理利用假期,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下学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节日快乐!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知识点、出题点举隅 【知识点】 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根据初中教学的特点,我们重点研究小说及散文。 【出题点】 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指导与训练(一) (一)文章信息的感知和提取 文章的信息包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写作顺序线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出题形式】 1、 理清文章的思路(梳理写作顺序或文章线索) 〖补充知识点〗 记叙文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 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找出文章要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补充知识点〗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 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 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 者„„的感情。 (二)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出题形式】 1、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词语(1)指代性词语(短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或内容。 (2)题眼,揭示文章中心和主题的词语。 (3)在文中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反语讽刺、一语双关) 句子(1)中心句 (2)过渡句 (3)语言优美,哲理深厚的句子 2、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补充知识点〗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三)文章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作用 【出题形式】 判断文章或段落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补充知识点〗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 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表现手法: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正侧结合、虚实相间、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巧 设悬念、托物言志、象征、对比等 指导与训练(二) (一)段落层次的划分 思路,就是文章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的脉络、路径。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而思路并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事实上,文章的思路隐含在文章的结构之中,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 因此,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出题形式】 1、 为文章划分段落结构 〖补充知识点〗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方法如下:(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 段意、层意的概括 〖补充知识点〗 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二)欣赏作品中的形象 【出题形式】 通过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补充知识点〗 1、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 说明:小说中有关人物的描写还有环境等,其作用是为了突出人物描写心理,衬托人物的某种心情,烘托渲染气氛。 〖技巧〗 1、 找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包括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环境描写) 2、 结合文中对人物称谓或有关人物的隐喻的事物,确定答题的用词感情倾向 褒贬色彩 3、 用清晰、准确、全面的语言写出分析结果 (三)开放性阅读试题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出题形式及解题指导】 ① 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解题指导: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② 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解题指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③ 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解题指导: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④ 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解题指导: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⑤ 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 解题指导: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⑥ 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⑦ 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 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解题指导: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较欣赏,然后按照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行。 ⑨ 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四)其他类型试题 1、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的定义: ⑴ 比喻: 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喻体)跟甲事物(本体)作比。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要注意的是,用“像”“仿佛”不一定就是比喻。 ⑵ 拟人: 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有人一样的感情和人一样的动作神态。 ⑶ 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⑷ 排比: 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句子或短语量上够不上三个的,不是排比。 ⑸ 对偶: 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它一般只在诗歌或对联中出现。 ⑹ 反复: 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短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重复的词、短语或句子中间插入其它内容)两种。 ⑺ 设问: 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设问分两种,一种是自问自答,一种是问而不答。 ⑻ 反问: 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以肯定形式问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 【注意】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 2、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⑴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⑵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 述。 明确记叙的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记叙的详略 记叙文有详写和略写,能够反映文章中心的要详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一般略写或不写。阅读时,要清楚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并知道为什么。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