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打电话教学设计1500字
内容
    作为一名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教师,教学时需要的教学设计需要制定好。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保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我们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急你所急,的编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打电话教学设计”,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了吗?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
    1.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2.提出问题:这个模拟表演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在劝说别人时,以理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
    1.小组交流。假如你是颖,你会怎么劝说爷爷?在小组内讨论、表演。
    2.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三、拓展、运用。
    1.小组交流。
    师:刚才大家帮颖解决了难题,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如: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2.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3.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发言稿
    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
    2.师在全班朗诵课前搜集到的发言稿。如:开学典礼上校长的发言、值周老师的发言新生入队时新生代表的发言,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的发言,厂长任职时的任职演说。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
    1.请写过发言稿的学生讲一讲他们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如: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
    3.请学生根据以上例子归纳总结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师予以帮助)
    三、尝试习作。
    1.让学生根据习作提示自己选择写作情景。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3.学生根据自选情景写作。
    四、评改、交流
    1.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全班自由交流。
    (二)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师:小林和小东学了本组课文有这么多收获,老师相信在座同学的收获肯定也不少,那就把你们的收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并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或啰嗦的特点,名班简洁明快说话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说话不仅要让人明白,还要简洁明快。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材说明】
    阅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一个钟、一只手机。
    2、课件。
    3、相声的片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手机)现在老师让一位同学打一个电话给他的好朋友,约他今天去看电影,我们看看他要多长时间。
    (拿出钟,让全班同学一起计算打电话的时间。)
    同学们,这位同学打电话用( )时间,但是老师却认识一个打电话约朋友看电影用了3小时的人,他为什么要用那么长时间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相声《打电话》。
    (简介相声知识。)
    二、正式授课
    1、初步整体感受文章:
    ⑴ 跟着录音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
    ⑵ 解释、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 自由讨论,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位同学回答)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⑴ 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⑵ 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观看相声《打电话》:
    让学生在观看中再一次体验相声的语言艺术特色,同时了解课文。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小组内练习,然后推荐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让学生在表演中更深入了解到相声的特点。)
    5、畅所欲言:
    ⑴ 通过观看和表演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⑵ 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板书设计】
    同学( )分钟 对比 打电话的人( ) 小时 啰嗦
    【作业布置】
    1、在家里观看一段相声,并将感受写下来。
    2、与同学合作,表演一段相声。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3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课文
    课时:两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 教材分析
    口语“打电话”由四部分组成 :首先提出问题:“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打电话呢?”这不仅是提示学生回忆自己“打电话”的经历,思考应该怎样打电话,也十分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3.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基本上已有打电话的体验,但可能礼貌用语不够规范,不太会倾听,还不太会在听后做出恰当的评价。
    4、教学目标
    1、学会打电话的方法,说话内容要清楚,语言要简洁,有礼貌。
    2、初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评价任务:
    1.借助“打电话”这首歌,让学生回忆打电话的情景。(达成目标一)
    2.通过小组情景练习,模拟打电话等方式。(达成目标二)
    3. 通过交流、表达、联系生活等积累语言。(达成目标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打电话
    内容 清楚
    语言 简洁、有礼貌
    语气 得当
    表情、动作 自然、大方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想知道咱班学生,谁家没有电话?
    师:你家电话每月要花费多少钱你知道吗?
    师:你家电话花钱多是什么情况呢?和打电话的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节数学课《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老师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前,我想大家做几道题:(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240÷30 440÷20 4800÷400(口算)
    150÷25 800÷25 20xx÷125(学生板演)
    (老师总结)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师:大家来看看这样的一幅图!你说说图中给你了那些数学信息吗?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和你的同桌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先估算一下。
    学生汇报,先汇报估算的情况,再列式精算!
    师:今天这2个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
    师:现在大家小组内学生探索:
    如何计算2.38÷0.34和238÷34的得数是否相等?
    (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请把下列相等的两式连结起来
    练习:
    一.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5=□÷325
    161÷0.46=□÷□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
    三、教学过程:
    1、提问激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三(1)班王小红同学因为学校组织看电影,要迟点回家,又怕妈妈在家等她。你们能帮她想个办法,怎样让她妈妈在家里知道这个事儿?(引导学生明白打电话比较快、方便)
    2、读一读。
    (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
    (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
    (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
    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
    (1)听录音——电话对话。
    (2)思考讨论:
    A、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
    B、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
    C、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
    (3)师小结:A、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B、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4、试一试(分角色)
    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
    5、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
    A、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
    B、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
    C、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
    (2)检查
    (3)在说C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5)师小结。
    (6)同桌练习。
    6、作业(选择一题)
    (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
    (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
    板书:
    打电话
    先: 拿耳机,拨号码 接通电话
    接着: 向对方问好 问清单位
    再: 请对方找通话人 作自我介绍
    然后: 开始通话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式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一、目标导学
    1、复习旧知,为新课做铺垫。孩子们,我们来个开火车游戏。真不错,我们的火车顺利到达。合理的运用数学规律能帮助我们很快地解决数学问题。
    2、创设情境,引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7.2元,共花54元。
    3、提出问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设计意图:把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估算。(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1)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分组汇报估算过程。学生汇报:国际长途每分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么淘气的电话费应该是笑笑电话费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十几分,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一定不到10分,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2.列式并计算。
    师:求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就是要分别求出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分,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5.1÷0.3,54÷7.2。
    三、交流解疑
    (1)学生独立试算5.1÷0.3。
    思考: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否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转化?应用了什么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方法一:把0.3元化成3角,5.1元化成51角,变成51÷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51÷3=17(分)。
    方法二: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0.3变成整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51÷3=17(分)。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3)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算理。指导学生在教材7页的小数直观图上圈一圈,理解0.3是3个0.1,那么5.1就是51个0.1。要看5.1中能圈出多少个0.3,也就是看51中有多少个3。讨论如何用竖式计算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师指出: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就变成整数了,为了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示范竖式的书写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验算。
    (4)总结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将除数扩大,使除数变成整数。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应该扩大相同的倍数。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4.计算54÷7.2,请学生独立完成。提示:把除数7.2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应该怎样变化?
    5.比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在学生独立思考后,给他们一段交流的时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检测
    五、评价激励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六、板书设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交流,培养表达、应对能力。
    3、培养大胆、大声、大方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习惯。
    4、使学生知道打电话这种交际手段的一般常识和基本要求。
    5、培养有礼貌的说话态度,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教学重点:
    把事情说清楚,说完整,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难点:
    说话简洁、明了。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朋友,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谁?经常丁零零,十个数字不离身,有耳朵,有尾巴,没鼻子,没眼睛,一边说来一边听。谁先来猜?(电话)师出示电话实物。
    2、家里有电话的请举手。老师这里有几部电话,大家请看(课件),这是老式电话,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的种类已经越来越多,座机、无绳电话、手机等。
    过渡: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小朋友们玩这个打电话的游戏。(板书课题:打电话)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过渡语:打电话时一定要把事情讲清楚有礼貌。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99页内容,现在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课件)指名读。检查预习:
    (1)谁给谁打的电话?
    (2)为什么事打电话?
    (3)电话中会说什么?
    三、进入情境,双向互动。
    1、师当记者,采访同学们打过电话的情况。主要采访话题可以是:你打过电话吗?该怎样打电话?你们交谈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告诉我们吗?……通过采访对话,让学生进一步了解:
    (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如果不知道,可以通过拨通“114”台查号或查阅电话号码簿得到(当然必须是上面登记了的)。
    (2)如果拿起电话机,当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忙音”时,应放下稍等候再拨号。如果听到“翁——”的“拨号音”时,便可以拨号。拨完号码后,如果听到“忙音”,说明对方电话占线,仍要稍等再打。
    (3)打电话前,先想好要说什么,再拨电话。内容要简短清楚,还要有礼貌。
    2、提出要求:语言规范,用普通话,态度大方,大胆、大声,有礼貌。记住一定要把事情说清楚。
    3、组长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开始玩打电话的游戏。
    4、学生进入游戏状态,并在组内进行评价。(两人打电话,两人评价)
    四、展示个性,了解打电话要求。
    1、同学们想不想上台给小亮打电话呢?(想)那好,现在请两名同学到台前来表演一下,其他同学边看边想:他们表演得怎么样?为什么?
    两名学生在台前表演,其他评议,师板书:说清楚有礼貌
    2、你知道的礼貌用语有哪些?(你好、您好、谢谢、麻烦、请问、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打电话过程中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礼貌用语呢?
    3、礼貌用语不仅打电话时要用,平时生活中也有经常使用,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友好的相处。
    4、观动画片:打电话(学生评价)
    5、课间休息。(课件)师带读,生齐读。
    电话歌:打电话,先拨号;问声你好,把名报;说事情,要简要;人不在,记姓名;打错了,对不起;说再见,再挂机。
    五、拓展延伸,引向生活。
    1、学习了电话歌,知道了打电话的要求,那你现在会不会打电话了?
    训练内容:
    (1)你生病了,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2)忘了作业,打电话向好朋友或老师询问。
    (选选一题和同桌练一练。)
    2、同桌合作练习表演。
    3、汇报表演,师生点评。奖励。
    4、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紧急情况,该打什么电话呢?(课件)师读、生汇报。
    紧急情况:火灾险情(119)突发疾病(120)交通事故(122)抢劫报警(110)
    5、这几个电话号码,不能随便拨打,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我们才能拨打。
    6、再次播放《电话歌》。
    六、做一做:1、晚上回家别忘了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或亲戚打电话问候一下。2、星期天打电话邀请你的朋友到你家做客。
    板书设计:
    说清楚
    打电话
    有礼貌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8
    一、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我想念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第二自然段,介绍我和爷爷奶奶打电话。我从电话中听到了爷爷奶奶的笑声,好像离他们很近很近。书上的两幅插图生动地表现了打电话的双方都很高兴,体现了电话为大家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提。
    2.朗读课文。
    3.了解农村的变化,体会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三、教学准备
    挂图两幅、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带来玩具电话、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学生对电话的作用有个基本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生活的乐趣,如:农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可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勾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问:在你想念奶奶爷爷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引出电话。教师适当告诉学生,生活越来越好,农村变化也很大。
    出示挂图。
    认认图上的小朋友,说说她在干什么。
    (二)认识生字,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我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1.鼓励学生先自读课文。做到:
    1.手到,眼到,口到。逐步培养学生做到:听到,看到,读到,想到。
    2.读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不认识的生字。初步培养查找、批画的能力。
    3.出示认识的字的生字卡片,自己想办法记住它。小组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4.反复朗读课文,多形式地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带读。
    学生模仿读,小组读。
    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读最能表达很想念爷爷奶奶的一段。
    愿意表演给同学们听的同学再读。
    (三)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打电话)
    可利用玩具电话增加直观性,提高学生说话兴趣。
    情景一:师生互动,我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
    情景二:小组互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电话能帮助我们?教师随机告诉学生几个号码的作用:110、120、119。
    (四)表演打电话,总结。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说话要做到简洁、明快的重要性。
    2、能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试着说相声。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
    (唱歌、跳舞、小品、戏剧等)
    好,那你们说了这么多,我们今天来学习另外一种艺术表演形式——相声,简洁相声这一艺术形式,引出本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疏通生字词:呃、啰嗦、耗子等。
    2、读相声,想想相声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3、故事里的甲说话有什么特点?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正像同学们说的,这个打电话的人说话非常啰嗦、废话连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到你的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师生探讨:(这样的例子文中比比皆是,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甲: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 喂,你的电话是 4 局5678 吗? 我这是 1 局 2345。喂,你贵姓呀? 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甲: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
    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甲:是耗子呀。这人外号叫耗子。
    甲:四害之一,接电话来了,好哇。前些日子消灭
    四害你没敢出来吧?嗯,我是谁?我是谁你不
    知道?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 猜不着使劲猜。呃,
    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
    女的呀。
    (说话和主题无关——啰嗦)
    甲:喂,小王,我是啰嗦呀!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
    不学习呀。开会吗?······ 不开会。
    甲:讨论吗?······不讨论。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
    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
    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
    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甲:什么戏呀? 你猜猜?
    甲:嗯,京戏? 不——对。嗯,评戏?不——对。
    越剧?哎!
    甲:不——对。
    (说事语言不精练——啰唆)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说话啰嗦者说话啰嗦、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嗦,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甲这样打电话,听电话的小王会是什么感觉?
    (无奈、烦躁)
    5. 如果你此时站在甲的旁边,正等着打电话,你心里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这人说话真啰嗦,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真是缺乏公德心。)
    四、播放视频《打电话》,了解特点。
    1、播放视频,学生观赏。
    2、相声的语言特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3、启发:要有时间观念及公共道德,打电话与人交流要简明扼要。
    五、板书设计
    打电话
    啰嗦
    害人害己更误事
    六、作业布置
    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相声《打电话》。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8: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