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语文备考:《列夫·托尔斯泰》同步试题2 | ||||||||||||||
内容 |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基础知识: 1、列夫·托尔斯泰》是 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 和 。 2、写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 (1)黝黑脸庞( ): (2)一绺鬈发( ): (3)轩昂伟岸( ): (4)粲然笑意( ): 3、请解释下列词语: (1)禁锢: (2)器宇: (3)鹤立鸡群: (4)颔首低眉: 4、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 的目光与 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 的笑意,犹如 的星光。 A、和蔼 柔和 神奇 粲然 B、柔和 和蔼 粲然 神奇 C、和蔼 柔和 粲然 神奇 D、柔和 和蔼 神奇 粲然 5、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子( )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6、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的修辞,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 B、运用夸张的修辞,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时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的影响下,它们可以象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象手术刀、象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有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它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于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蛛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1、选文节先自《 》,作者 。 2、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比喻句,将对应的选项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A、是 B、不是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 (2)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 (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4)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联社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 3、客人为什么惊奇地屏住了呼吸? 答: 4、“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答: 5、“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答: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秋叶 (1)一场风雨过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2)这是故乡的初秋,叶子也该是些早熟的叶子,从湛蓝旷远的天空悠然飘落,百转千回之后遗落于地,并没有什么生命遗失的痉挛和苦痛的挣扎,一如它们生时超脱、潇洒和平静。 (3)这是秋叶生命的涅磐。 (4)由生到死,由死到生,它们附着于树,是为了丰富母体,并不是做寄生虫,一味索取,不知奉献。而它们成熟后离开母体也只是一种使命的完成。 (5)用不着唱赞歌,只需那一场风一场雨,秋叶便可于风雨中飘飘而下。 (6)这是自然之秋徐徐拉开的序幕,把广阔天地作背景,把生命飞旋成这大舞台上最真实的道具。 (7)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再好的戏剧于他们也只是戏剧。然而他们还是被这壮观的落叶场面吸引了,他们观摩着这大自然最好的舞剧,感到心神俱醉。 (8)一个远来的游子,被这舞剧所演出的热爱生命的主题所感动。他拾起一片落叶久久看着,看着,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了出劈劈啪啪的烧声。 (9)游子于寂寞无声的街道上走了。那身影在白杨潇潇的原野上越来越小,最后,终于也走成一枚秋叶,镶在了故乡初秋的风景里。 1、文中加点的“涅磐”原意是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后人称高僧逝世。在选出文中,它表现了秋叶怎样的精神境界? 答: 2、联系文中内容,秋叶的生,是为了 ;秋叶的死,是为了 。 3、(8)段中“直到自己的身心也被那红得透明的秋叶点燃,发出劈劈啪啪的烧声”一句,“自己的身心”为什么会被“秋叶点燃”?“红得透明”应怎样理解? 答: 4、选文中能比较明显地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是: 5、(7)段中“树叶可为演员,而人却并非戏子”在结构上起 的作用。 四、作文 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眼睛描写得细致传神,请你写一个片断,写一双你印象最深的眼睛。 附:答案 一、1、俄《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 2、(1)黑色 (2)量词“束” (3)气度不平常 (4)笑的样子 3、(1)束缚,限制。 (2)气概,风度 (3)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4)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4、B 5、(1)比喻 (2)比喻,夸张 (3)排比去年同期 6、A 二、1、列夫 托尔斯泰 茨威格 2、(1)A (2)B (3)A (4)B 3、因为托尔斯泰的眼睛太让人吃惊了。 4、因为一开始不熟悉,所以会有一种客观而严格的审视,随着介绍,逐步熟悉了,就变得亲切起来。 5、夸张。表现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具有人类面部最丰富的情感,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三、1、秋叶完成了由生到死的丰富母体的使命,悠然飘落,无怨无悔,超脱潇洒的精神境界。 2、丰富母体,营养大地 3、自己被秋叶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受到了生命的启迪 指无私欲杂念。 4、第(8)段的第一句话。 5、过渡(承上启下)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