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5篇)
内容
    当学校的铃声响起开始准备上课了,那么你上课用到的教案准备好了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5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2、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1)20×3040×5070×20xx×20
    (2)12×4013×7060×5080×40
    3、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4、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
    5、并揭示知识课题。
    (1)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3)生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1、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2、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5篇)(二)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5篇)(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x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刘老师大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
    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算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辆车通过?
    2.估算一下这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作业:书上x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实际计算:
    9×92=828(元)
    教学随笔: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5篇)(四)
    统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x页课堂活动。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5篇)(五)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x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苯岷鲜导饰侍猓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蹦芙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苯淌阂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毖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碧钚聪喙啬谌荨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奔觳橥臣剖欠褡既贰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惫鄄毂恚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苯淌喝绻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毖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x页课堂活动。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4: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