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语句衔接的文字游戏
内容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语句衔接的文字游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逻辑填空技巧:语句衔接的文字游戏
    语句衔接题目虽然在行测考试中占比不是很高,但是每次都会很纠结,整体的正确率更是低的可怜,常常会出现觉得四个选项都很顺的局面。问题出现在哪呢?主要还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语句衔接的本质。小编在此为大家进行说明。
    这类题目不是简单填入句子就可以,更不是通过顺读能够确定的。尤其是当选项的意思很接近的时候,如何才能找到比较合适的选项就是关键了。小编带领大家换一个思路:从微观的字词入手,把握基本的语法规则。比如说:在空缺处前后出现一些明显的关联词汇,那要符合关联词的基本规则,并列需要前后平等,转折需要前后相反等。拿个题目来看看:
    【例题】
    就本质而言,《人民文学》质量高低,_________,与传播媒介所处位置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销量也不能必然反映文学的真正价值,今天的畅销作者中,有多少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呢?有媒体统计发现,2010年,王蒙、贾平凹、周国平、麦家四人的总版税,比不过一个“当年明月”,但这并不能因此就否认这四人的文学造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并不体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
    B.惟一衡量标准在于作品本身
    C.与读者群体的阅读喜好息息相关
    D.取决于作者的文学底蕴和思想深度
    【答案】B。解析:画横线部分前文是在论述《人民文学》的质量,下句话说传播媒介没有关系。接着说道“销量也……”,用并列词来引出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质量和销量也没有关系。后文列举了具体的例子来证明和销量无关。A选项的市场价值和后文的销量是种属关系,并不能并列可以排除。B选项标准在作品本身,这是说明质量和作品有关,与传播媒介和销量都无关系,符合文段要求。C选项的读者喜好在后文已经否定了,可以排除。D选项的作者底蕴虽然在尾句有所涉及。但是尾句是对销量的具体解释说明,并不是对第一句的事例,排除D。故答案是B。
    2020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片段阅读之细节判读
    细节判断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有增加的趋势,从之前的一道题上升到了2-3题,在时间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其实很考验学生的心态和细心。细节判断本质要求考生们精准定位原文,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选项问题,选出正确答案。本文小编就介绍下如何进行去进行此类题目的复习。我们先通过一道题目感受一下。
    【例题】
    美国内战之后,倡导公共健康的人们曾呼吁政府提供更多公共空间被称作‘悬浮池塘”的泳池由此诞生。当时河水清洁,人们可直接在河中洗浴。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工厂向河中排污增多,政府最终不得不关停了大部分泳池。即便剩下来的“悬浮池塘”,也由过去直接引入河水,转向关闭闸门从外面引人纯净的水。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们需要更多公共空间是“悬浮池塘”出现的原因
    B.“悬浮池塘”刚出现时是直接引人河水
    C.大部分“悬浮池塘”因为环境污染而被迫关闭
    D.“悬浮池塘”就是河中的公共洗浴区域
    【答案】D。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还是一个细节判断题,依次看一下选项。A还原到我们的原文当中是我们文段当中的第1句话,“倡导公共健康的人们曾呼吁政府提供更多公共空间被称作‘悬浮池塘”的泳池由此诞生。”由此诞生就是表明的原因,所以A选项跟原文一致,排除;B选项,悬浮池塘刚出现时是直接引入河水,来源最后一-句话,“也由过去直接引入河水,转向关闭闸门从外面引人纯净的水。”所以说b选项所表明的意思跟原文也是一致的,排除;C选项,来源于我们文段当中的倒数第2行,“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工厂向河中排污增多,政府最终不得不关停了大部分泳池。”C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一致,排除;d选项,悬浮池塘就是河中的公共洗浴区域,题干中公共洗浴出现在我们文段当中的第2句,当时河水清洁,人们可以直接在河中洗浴,最后一句话,也由过去直接引入河水转向关闭闸门,综合这两句话,悬浮池塘是引用河水并非是在河中间,所以D与原文不一致,当选。
    其实不难发现,细节判断的文段通常都比较长,当你看完文段再去阅读选项,可能文段模糊记忆并不能帮你迅速定位答案。所以,对于细节判断的题目,建议大家先看选项,然后将选项定位到原文中进行甄别。也就是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恰恰需要的是提高选项的敏感性,比如看到“导致、致使、因此……”等,那需要注意强加因果的错误;看到“如果…那么…”需要注意混淆条件的错误。大家可以将自己之前做过的题目拿出来进行选项的总结,这样下次在做题过程中就能定位更快、更准确。
    行测数量关系:行程问题中的 “牛吃草”问题
    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一部分,但很多同学可能对于解决数量关系的题目有点头疼,而行程问题在我们近几年的考试中多次出现,今天跟大家交流的是数量关系中的一个考点,叫牛吃草问题。
    一、问题描述
    牛吃草问题又称为消长问题,草在不断生长且生长速度固定不变,牛在不断吃草且每头
    牛每天吃的草量相同,供不同数量的牛吃,需要用不同的时间,给出牛的数量,求时间。
    二、解题方法
    牛吃草问题转化为相遇或追及模型来考虑。
    三、常见题型
    (1) 追及型——其中一个量使原有草量变大,另外一个量使原有草量变小
    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生长的草)×天数
    例1.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牧草可供1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供15 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
    A.2 B.3 C.4 D.5
    【答案】D。解析:由题可知,牛在吃草,草在匀速生长,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追及问题,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生长的草)×天数,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生长的草量为X,可供25头牛吃T天,所以(10-X)×20=(15-x)×20=(25-X)×T,先求出 X=5,再求得 T=5。选D选项。
    (2) 相遇型——两个量都使原有草量变小
    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其他原因每天减少的草量)×天数
    例2. 由于天气逐渐冷起来,牧场上的草不仅不长大,反而以固定的速度在枯萎。已知某块草地上的草可供20头牛吃5天,或可供15头牛吃6天。照此计算,可供多少头牛吃10天?
    A.2 B.3 C.4 D.5
    【答案】D。解析:由题可知,牛在吃草,草在匀速减少,所以是牛吃草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原有草量=(牛每天吃掉的草+每天减少的草)*天数,设每头牛每天吃的草量为“1”,每天减少的草量为X,可供Y头牛吃10天,所以(20+X)×5=(15+X)×6=(Y+X)×10,先求出 X=10,再求得 Y=5。选D选项。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3: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