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谁来描述一下! 出示多媒体课件,56页生活情境图。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有的是把物体放大了,有的是把物体缩小了
    2、学生举例,自由发言。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这些现象也包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例4.)
    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
    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
    学生小组自由谈。 正方形边长3个方格、 长方形长6个方格,宽3个方格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个方格、6个方格。
    2、理解要求。
    (1)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2:1画出这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2)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按2: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1)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把正方形按2:1放大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2)汇报:原来的边长是3个方格,放大后图形的边长是6格。
    (3)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
    (4)教师总结学生方法中的重要一点: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点,以它做为
    确定图形位置的重要点再画出其他的部分。
    (5)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放大后正方形的过程。
    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
    (1)接下来我们继续按照2:1放大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你觉得需要知道些什么条件呢?点名学生回答。
    (2)下面就按照你们的方法放大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吧,请画在方格纸上。
    (3)学生汇报画法
    (4)观察放大后的直角三角形,相邻的两条直角边放大了2倍,那么他的斜边也放大了2倍吗?你怎么知道的?汇报测量结果。
    5、置疑。
    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置疑。
    (3)选取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教师配合多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4)学生试概括发现,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5)多媒体出示。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图形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
    1、出示缩小的要求。
    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
    2、说说对1:3的理解
    3、学生作图,并相互检查。
    4、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画的。(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
    5、观察原图和缩小后的图形。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
    按3:1画出下图
    6、 总结发现。
    (1)学生讨论。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2)教师在学生充分的发言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特点:所得的图形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三、巩固应用
    画一画,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画完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画法。
    1、按4: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并说理由。
    2、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3、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4、下面哪个图是图形A按2:1扩大后得到的图形?
    5、按3: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主要是评价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对放大和缩小图形的画法的掌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就能创造许多新鲜有趣的事物,用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五、课堂作业:
    课本1、2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3.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习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出示写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小纸卡。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因为纸卡上的字为小五号字,所以学生跃跃欲试后会有些失望,因为看不清。)
    把纸卡放到展台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
    提问:纸卡上到底写的是什么?
    为什么纸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现在看清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25分钟)
    1.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1)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2)提问:上面物体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将预置在电脑中的一幅图片,通过拉动鼠标的方式,分别得到放大和缩小的图片。
    2.操作探究,理解图形放大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4。
    (2)小组交流: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
    (3)学生动手在教师发的方格纸上画图。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交流画法。
    (5)引导观察发现。
    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从内角、边长、周长方面观察)
    ②深化小结:每个图形各边的长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内角不变。图形变大,但形状不变。
    3.合作探究,理解图形缩小的含义。
    (1)提问: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猜一猜)
    (2)学生动手画一画。
    (3)交流。(可课件展示,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总结提升: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形的各边的长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学案
    学生观察教师操作,思考相关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1.(1)学生观察主题图,分辨物体的放大与缩小。
    (2)可以看出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映图表、灯光照出的影子都是把物体放大,而照相机照相是把物体缩小。
    (3)学生观察教师操作,感知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2.(1)学生观看课件,获取相关信息。
    (2)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3)学生画出放大后的图形。
    (4)学生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5)学生观察发现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3.(1)学生猜想各个图形缩小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学生画出缩小后的图形。
    (3)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4.学生总结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特点。
    三、巩固练习。(6分钟)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63页第1、2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是图形各边的长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中,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明白这部分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对例题的研究,弄清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特征,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各边的长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真正理解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课后习题
    1.你能举出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现象的例子吗?
    2.(1)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15cm,将其按(4∶1)的比放大加工后,边长变为60cm。
    (2)一个图形按3∶1放大后,图形的周长将扩大到原来的(3)倍,面积将扩大到原来的(9)倍。
    3.将图形(1)按1∶2缩小,将图形(2)按3∶1放大。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把它按10∶1放大后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100×102=10000(cm2)
    答:放大后的图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厘米。
    板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大小变了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形状没变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9: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