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美国的小费文化
美国的小费文化
美国人最初并没有给小费的习惯。19世纪时,一些富有的美国人到欧洲旅行,看到了这一现象,并把这种作风带回了国,用这种贵族式的做法,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当时,很多美国人对此并不认同,觉得这样会鼓励人们的炫耀行为,并且滋生出奴性心理。
有人甚至试图通过立法来禁止小费,不过最后都失败了。到了大萧条时期,酒馆和饭店的老板,无力全额支付员工的工资,为了在收入上弥补服务员,小费渐渐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有时还可以听到美国人在辩论小费的利弊,但实际上人们对小费存在早就习以为常。在一些街头采访中,大部分美国人对小费都是认同的,因为很多餐厅服务员的时薪依然达不到法定最低工资。
联邦法律规定,不拿小费的工作,每小时的最低薪水大概是8美金。可如果是拿小费的工作,法律规定的时薪只有2美元左右。以美国的消费水平,这样的收入是根本不可能养家糊口的。
此外,很多美国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过餐厅打工的经历,他们了解这些服务人员的不易,所以认同付小费这个规矩,甚至觉得如果有人不愿意给小费,那他的人品肯定有问题。
很多本身收入并不高的人认为,这是他们唯一能对其他人表示善意的一种方法了。虽然不能像富豪们一样,一次捐出大笔的金钱,但几块钱的小费是完全有能力支付的。这些美国人喜欢这种给予的感觉。
在美国不给小费可能得不偿失
在《老友记》中有一个情节,莫妮卡和瑞秋为了省钱,做了些饼干代替圣诞节小费,支付给报童、邮差和管理员。结果,送来的报纸被撕了,邮包也被砸坏了。两个人于是怀疑,发生这一切都是因为她们没有按照规矩支付小费。
BBC也曾经有过相关报道,美国的一对恋人,因为男方在餐后给的小费很少,女朋友就此认定男人的品行不好,提出了分手。
种种事例告诉我们,在美国,省下了小费的钱,你失去的可能更多,因为周围的人会对你的人品产生怀疑,实在是得不偿失。
刚到美国时,我对给小费很不习惯。在餐馆吃饭时还好些,因为毕竟不需要直接把钱递给服务员。在我一贯的意识中,随手塞给别人1-2美元,是很侮辱人的做法。不如真诚的口头道谢,或者是送些走心的小礼物更能表示感激之情,可美国人显然并不这样认为。
有时,如果没有看到小费,服务员甚至会直接跟你要。对我们来说,这种行为实在太无礼了。可在很多美国人看来,不给小费,那跟吃霸王餐和抢劫没有什么分别。
不想给也得给?
在其他西方国家,我只有在享受到了非常出色的服务后,才会心甘情愿的掏出小费。可是在这里,不管我得到了什么样的服务,小费都是不能少的。这实在让人觉得不公平。
一个美国朋友告诉我们,如果实在不满意服务,也可以不给小费;不过,你以后再也不要去那家餐厅了,因为他们会记得你,当心会拿到带口水的菜。
在大学的迎新说明会上,学校特意把“小费”作为一个议题,给我们这些老外进行讲解,就是为了让大家重视起来,哪怕并不认同美国这种独特的文化,也要入乡随俗,出门别忘了给小费。
小费怎么给,给多少?
按照大学和很多美国朋友的说法,在高档餐厅,服务人员会期待20%以上的小费。如果餐厅的档次比较低,那么15%也可以。如果对服务不满意,那么可以给10%。
总之一句话,吃了饭就得给小费,区别只是多少的问题。
有些餐厅会在小票上直接标注出小费的比例,你可以直接选择,省去了计算的麻烦。如果想规避小费,可以选择肯德基、麦当劳,或是星巴克一类的快餐。除此之外,只要是坐下来,服务员帮你点菜、上菜,擦桌子,就意味着你要支付小费。
此外,不光是餐厅,其他的服务行业也需要给小费:
美发美甲:服务费的10%-15%;
出租车:车费的10%-15%;
酒店行李员:1-2美元;
酒吧:1-2美元
酒店打扫房间的:1-3美元/天
送外卖的:1-2美元
基本上只要是服务行业,就都离不开小费。
当然也不必太拘泥于数额,只要在一定的百分比内,给多少还是由顾客自己决定的。比如对我这种数学低能来说,每次乘出租车,下车时只要有人在外面等候,一着急就算不出来该给多少小费了。所以干脆随便估个数给司机,他们也都很高兴的接受了。
总而言之,入乡随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尽量适应美国这种独特的小费文化。毕竟,在美国,给小费已经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了,更是评价一个人品格和风度的标准。初到此地,谁也不愿意被贴上小气、吝啬的标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