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长为什么不焦虑?

  要谈美国家长的焦虑,得看你住在哪个美国。以纽约市、旧金山、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为主的美国,升学竞争激烈,华人的比例高,家长的焦虑是比较高的。
  
  美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家长比较放松。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美国的小学尤其放松,初高中学业比较紧张。总体上,相比国内家长,美国家长看上去要淡定很多。
  
  为什么不焦虑?
  
  首先,没有群。
  
  这个原因看起来有点可笑,但这是真的。国内家长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来自各种微信群。
  
  美国的老师家长也会用社交媒体比如脸书和推特,有的家长老师也会私下组群,但我没有看到这么普遍和正式的沟通渠道。
  
  学校通常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但只是发布信息,学校活动的照片或视频。
  
  其次,没有升学压力。
  
  中国家长的焦虑主要来自升学。优质资源紧张,竞争激烈,焦虑在所难免。尤其现在很多地方把升学的压力,提前转移到了中考,逼得学生在小学后半段就开始抢跑。
  
  美国除了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以及极少数特别精英的中学、高中,需要通过选拔性的考试入学。其他地区都是就近入学,或者掏钱上私立学校,没有中考这个门槛。
  
  所以,要上个好学校,相对容易很多。像我们所住区域,在纽约州算很不错的学区,两所高中每年去到名校的学生一大把。都是划片就近入学,租房或买房都可以。未来能选的好大学也多,美国家长的确没有必要那么焦虑。
  
  因此,美国小学的老师,并没有特意把孩子的学术能力放在第一。虽然每年有两次全州统一的测试,但家长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成绩和在全州的排名。但学校从来不公开别的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无从知道学生之间学术能力差距。绝大部分家长也不关心,有的家长好奇,也只能旁敲侧击去打探。
  
  滴答读五年小学,我从来不知道他班上谁学习好或不好。我有时也会问他,班上谁成绩最好?老师最喜欢谁?他的答案始终如一:老师喜欢每一个人。至少,老师给他的感觉是这样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显然是家长焦虑少的原因。
  
  再次,老师不推荐家长辅导作业
  
  像我儿子在的小学,一周顶多两三次作业。如果不算阅读,每次五到十分钟左右搞定。
  
  老师不推荐家长辅导作业,更不会要求家长这么做。在开学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交代得很清楚,只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就可以,不会做的带回学校,让老师辅导。
  
  教学是老师的工作,家长不是专业老师,辅导的方式不一定正确。另一方面,一份完美的作业,老师就无法判断学生的真实情况,无法相应地提供指导。但老师会要求家长在一些必须做的作业上,签字确认。
  
  学校营造了减负的氛围
  
  美国家长们普遍不焦虑的另一个很主要原因,来自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构建的氛围。
  
  老师和家长保持距离。
  
  因为没有繁重的升学考核压力,老师更讲究沟通,而不是给家长压力。
  
  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主要通过家长会。一般情况下,一年有三次家长会。一次是开学时,全体家长和老师的见面会(orientation)。各科老师逐一介绍自己和未来一年的教学计划,解答家长的疑问,初步了解学生的家庭。
  
  之后的两次家长会,都是一对一的面谈,通常是半小时,分别在年初和学年快结束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和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一方面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一方面向老师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有特别需要老师关注的,一般也是这个时候提出来,和老师共同商量。
  
  老师很少给家长提要求
  
  日常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是通过传小条。学校开学前发印制好的留言条,学生要请假或有特殊事情要跟老师沟通,早上写好小条,放进孩子书包,交给老师。也可以通过学校网络管理系统里的邮件功能发邮件给老师。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发邮件给学校的管理人员、行政人员、各科老师。我遇到有问题不知道该找谁的时候,一般直接发邮件给校长。
  
  美国老师一般也不留私人联系方式,对公私边界比较敏感。紧急事情一般电话通过学校的Main Office(行政办公室)来联系。我因为工作加读博士,经常晚接孩子,有时甚至忘了孩子有课后活动需要去接孩子。经常是Main Office 打电话来催或提醒我。
  
  我回国后,看到有些朋友,每天都需要在群里,或者微信私信老师很多次。沟通频率之高让我惊讶,老师非常累,家长也很紧张很累。相反,美国老师很少打扰家长,除非孩子有行为问题的时候。
  
  学校努力降低家长压力
  
  譬如滴答学校的校长,他最重要的任务,是筹款、主持活动、维护对外关系。压根不像国内的校长那么忙,掌握那么多人、财、物大权。
  
  他和副校长,每天风雨无阻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午饭时在食堂溜达,学校搞活动时当主持人,甚至让自己当靶子给师生们取乐。家长在学校随时都可以找他闲聊几句,就跟邻居一样,家长偶尔有什么意见会直接反映。无形中,降低了家长和学校摩擦的可能性。
  
  课外活动无关成绩和升学。
  
  小学低年级时,学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鼓励家长参加志愿者活动。除了PTA(家长教师联合会)组织的全校活动以外,班级里也经常需要志愿者。
  
  孩子上K年级和老师的见面会上,老师就请列里一张全年活动列表和需要的物品,各家长认领任务。班级活动通常是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这一类,需要家长志愿者协助组织和帮助孩子们。
  
  还有一类是在自己族裔的所属节日,去班上做一些文化展示。这类活动我们特别喜欢参加。每年农历新年我们都去孩子的班上,展示中国文化,坚持了五年。这类活动可以在家长会以外,增加和老师的互动和了解。
  
  家长在学校的存在,一是让孩子骄傲,建立安全感,一是让老师认识到你是负责任、有爱心的家长。做为家长,了解学校教学或活动的细节,也容易对老师和学校建立起信任,破除误会。
  
  最重要的,这些活动,跟学生的成绩和考核没有一毛钱关系,更不会影响学生升学。纯属爱好和奉献,家长自然不会去比拼攀比。
  
  三年级往上,学校和老师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起来,减少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参与程度,不再频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节日活动,生日庆祝等。
  
  而且,学校专门发信给全体家长,要求学生过生日从简,不再允许学生带蛋糕等食物到学校庆祝,也不允许有大的party。每个班级会给小寿星们过统一的生日,一起唱歌、分发不超过一美元的小礼物等。这样,家长负担大大减轻,更不会去攀比。
  
  美国家长的另一种焦虑,钱
  
  当然,美国的基础教育体系比较复杂,能力好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会进入gifted program ,即所谓天才班。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容易进入数学和英语的高阶课程,从而在高中有能力修读难度大的AP/IB课程。
  
  在美国申请大学,单看成绩是很难分辨一个学生学术成绩的高低的,必须结合所修读的课程。越是难的课程,对大学申请越有帮助。所以,很多中产家庭会努力争取让孩子在gifted program卡位,提前送孩子上轨道。
  
  有一些家长,善于利用规则,会跟学校去争取破格的录取。对STEM 项目、课后班的投入,美国家长也很舍得花钱花时间。
  
  美国家长焦虑的另一个区域是在球场,美国的体育文化非常盛行,很多孩子都会去会去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甚至参加好几个。美国家庭普遍两到三个孩子,都参加体育项目的话,一个周末,就有数个活动或者比赛,家长就在各个球场之间疲于奔命了,抱怨会比较多。
  
  另外,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不仅要上好大学还得好专业,才能保证高昂的学费投入能变成一项好的长期投资。美国家长普遍面临财务上的焦虑和压力。很多中产父母,自己的学贷还没还完,又要考虑几个孩子的学贷,这种财务上的焦虑是中国家长从未体会过的。
  
  还有最新的一个焦虑,新冠疫情和在线学习。美国疫情严重,学校开开关关,学习严重受影响。很多家长非常焦虑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冬季传染高峰正在到来,对很多父母都是难熬的一个季节。
 

此文系约稿,刊发在2020年11月25日新华社《环球》杂志。

(来源:美加双城记 ,作者徐芳 李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