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4高考历史考点汇总: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内容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
    一、汉初郡国并行制
    1.时间:西汉初年
    2.原因:
    ①楚汉战争时,刘邦为击败项羽,分封异诸侯王.
    ②异姓王威胁中央,刘邦欲以铲除又分封同姓子侄为王.
    3.概况:
    ①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
    ②诸侯国虽受中央节制,又相对独立.
    4.影响: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5.解决:时间:汉武帝时
    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 意义: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二、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特点:考察、推荐
    经过:
    a.汉武帝时形成(特点:以”孝””廉”为名目,以才德做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b.魏晋南北朝发展为九品中正制(特点:注重门第、家世,不注重才能)
    c.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评价:初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成为世家大族垄断官吏选拔,维系政治特权的工具.
    2.科举制:
    特点:考试选官
    形成过程:
    ①隋朝创立(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②唐朝继承和完善(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后成定制.)
    ③北宋得到进一步发展(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严格科举
    考试程序,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实行糊名制,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④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而且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评价:积极:政治:a.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b.保证行政人员来源,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
    文化:促进重学风气的形成,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 社会:相对客观公正
    消极:考试内容:没有超出儒学经义的范围,仅注重知识内容的考察,
    忽视了实践能力,不利于知识创新.
    选拔对象: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实质:控制人才,为封建统治服务.
    ★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①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②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公开、客观.
    ★对选官制度的认识:
    ①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
    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和人才;
    ③不断完善考试制度和选拔人才机制;
    ④选用德才兼备者.
    三、唐朝三省六部制
    1发展过程:
    ①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隋朝时成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③唐朝时进一步完善。
    2.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3.三省六部: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职权:三省:
    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②门下省——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执行政令,下设六部
    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户部——主管户口、赋税 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 兵部——主管军政 刑部——主管刑法
    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5.关系: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6.评价:
    ①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②六部各司其职,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④对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⑤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四、元朝的行省制度
    1.原因: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
    2.设置:
    ①10个行中书省(行省)江苏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
    ②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个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
    一个是宣政院(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3.管辖: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①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②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
    ③行省官员不得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④行省官员不得调动军队.
    ⑤中央以监察机构监督官员,采取省官互迁形式加以控制.
    ⑥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4.意义: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相关链接:
    
    2013江苏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历史)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江苏真题及答案(政治)?
    ?

    2013江苏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13云南文综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