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4高考语文每日精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内容 ?
    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古代诗歌阅读
    第1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①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②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注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注】郑少府,骆宾王的朋友。唐高宗显庆年间,契丹多次掳掠侵扰边境,东北辽阳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正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骆宾王写下了这首诗为他送别。
    简析本诗主人公的形象,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参考答案】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个侠客形象。他豪爽而又雷厉风行,有很高的爱国热情与牺牲精神,有高超的武艺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作者采用烘云托月(答侧面描写、侧面衬托也可以)的手法刻画这一形象,如借写骑马弯弓侧面衬托侠客英姿飒爽、光彩夺人的形象。
    1.(2012届芜湖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秋兴
    【注】程 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
    具体简析。
    【参考答案】①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②“招”与“笑”,可见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品性。
    (2)这首词下阕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描绘了竹树潭烟、渔船下滩、芦花隐船三幅图景。
    ②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合肥八中2013年冲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①寒 食
    (宋)王禹偁
    ②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③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了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描绘出了一幅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的山村生活图景。蝴蝶在花丛翻飞,孩子们忙着扑捉它们;好多人家的大树上系着秋千,在前后游荡着。
    (2)有人说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同意。此诗虽写了乐景,诗人却是借美景强自排解被贬的失意落寞。诗人自我安慰:副使之职非常清闲,又可以靠撰碑文来换一些喝酒的钱。这种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惆怅”的变形。表面看来,诗人似乎已经陶醉于山村之景,表现出心境的乐观豁达,但商山之景“亦可怜”的“亦”正是与京城之景比较得来。“莫惆怅”,其实暗含“正惆怅”之意。
    不同意。诗人借商山寒食美景表达了淡然豁达、优雅闲适的情怀。诗人极力描写商山景色之可爱,既写出山中祥和闲适的生活,又写出了春雨乍停后清新宁静的自然风光。可以看出诗人怡情山水、淡然豁达的心境; “副使的清闲、赚钱换酒”都表达诗人的优雅闲适之意。
      2014湖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2014海南语文文学类阅读汇总
    ? ? ?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  相关链接:??
    
    2013江苏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辽宁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广西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7: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