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开放
内容
    2013年高考已经开始倒计时,高考网在考前一大段时间里为各位考生精心提供了一些关于历史的知识点和答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高考网在此预祝大家考出一个优异的成绩。
    ?
    一、秦汉时期
    特征: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1、丝绸之路
    ①开通条件
    A、西汉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
    B、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
    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
    ③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中国的铁器、丝绸、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
    ①时间:汉武帝后。
    ②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3、与安息的交往
    ①安息利用丝绸之路与汉朝频繁交往。
    ②安息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
    4、与大秦的交往(指古罗马)
    ①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波斯湾,未能到达大秦。
    ②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出使者到达东汉(此史实记载于《后汉书》中)。
    二、隋唐时期
    1、隋唐的对外交通
    ①陆路
    A、长安向东到达朝鲜。
    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
    ②海路
    A、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
    B、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
    3长安、洛阳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
    2、对外交往概况:(见课本)
    三、宋元时期
    1、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
    2、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四、明清时期
    1、郑和下西洋(1405年开始)
    ①条件
    A、明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指南针的使用,地理、天文导航技术的进步。
    C、明政府的大力支持。
    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③到达范围: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④评价
    A、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空前。比欧洲的远航早半外多世纪。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B限:其目的不是发展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结束。
    ⑤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人去南洋谋生,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带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南洋的开发作出的贡献(南洋:指
    东南亚地区)。
    2、戚继光抗倭:台州抗倭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1565年,倭寇基本肃清。
    3、葡萄牙殖民者1553年以欺骗手段占领澳门,后长期租占澳门。
    4、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意义:维护了祖国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5、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进行雅克萨自卫战,俄军损失惨重,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领土。
    附:
    1、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
    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②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日益尖锐。
    ③由对外开放转入闭关自守。
    2、对闭关锁国的评价:对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几乎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造成中国的落后。
    高考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14: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