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高考政治热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内容 |
2013年高考已经开始倒计时,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快也光”,各位考生在此关键时刻千万不要放松,要继续武装自己。为此,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为2013考生特别推荐了一些高考试题和高考作文,大家可以用之作为额外的学习资源。预祝大家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俄(或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的经济发展道路有那些?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十月革命后形势严峻: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 国外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 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结果: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评价:这一政策实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同时它又是布尔什维克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尝试。但实践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只是战争环境下迫不得已的应急措施。 (2)新经济政策 ①背景(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迫使列宁等领导人决定调整政策。 ②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③内容: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废除实物分配制。 ④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⑤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等探索的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3)“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①过程: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②结果: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㈡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经验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 ★评价功绩:①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 ④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 >>>2013高中政治重点速记口诀大全<<< 高考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