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高考语文知识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理解 |
内容 |
2013高考已经开始倒计时,各位考生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会全程陪伴大家,为大家提供帮助。本频道搜集了大量的高考试题和高考作文资源,各位考生可以下载查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调节好心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基础知识 高考知识点及学习内容 理解、记忆方法 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标题是编译者加的。马克思(1818~1883)3月14日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这是恩格斯(1820~1883)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2、积累词语: 纷繁、芜杂、领域、肤浅、豁然开朗 意识、诽谤、诅咒、嫉恨 识记: 1、悼词的特点(演说词中的一中)。 2、词语的音形义。 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理解 高考知识点及学习内容 理解、记忆方法 1、理解文章思路:本文从内容上看,是一篇议论文,重在说理。第一段记叙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第二段进行议论,是全文的纲。议论的要点是提出全文的论点──两个“对于”的介词结构,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第三~六段,承接前文第二个“对于”,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说明马克思是伟大的革命家。第九段是全文的结论,急事悼念,更是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赞颂之情:马克思将与整个无产阶级事业并存。 2、特点: ⑴ 以议论为主,与叙述、抒情完美结合。 ⑵ 在论述上,逻辑非常严密。 3、文中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破折号作用。 识记: 1、本文的特点。 2、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3、破折号的作用。 理解: 1、重要句段所反映出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语言的意义,强烈的感情和作用。 3、体会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 ? 高考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