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3年国考《申论》命题分析》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申论 命题 分析,本文发表于2012年12月03日 08时35分27秒。 土壤污染问题 第二,问题相似性。这个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客观问题微观化、具体化上。去年国考的对策就是很小的对策,今年915、421的联考都要求考生写回应稿,这些题目无一不和公务员的实践相关。今年的好几个题目都是很小、实践性很强的问题,这对于那些不顾材料内容,只会写套话,大话,望着天提对策的考生无异当头棒喝!同样可以推测,以后的题目尤其是客观题,将越来越小,和实际工作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需要考生设身处地的考虑回答问题,越来越多的要借助实践经验,而不是模板套路。这样的考出来的考生才是会做事情的考生,才是有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考生。问题的微观化、实践化提醒考生——做一个正常的人、能做会做事情的人——而不是只会打管腔说套话的人。我在2010年的国考教材就提出申论命题将微观化,下面是书的内容: 以前的很多问题总是非常宏观抽象,这样就给考生泛泛而谈的提供了机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现在的问题向着微观性方面发展。这类题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问题的针对性很强。我们用一个例子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2008年北京市申论问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从行业协会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个题目里面有两个要求,一个是从行业协会的角度,这决定了所谈到对策尽量和行业协会相关;另一个是谈提高中国制造的地位问题,这决定了谈的问题要针对中国制造来谈。这两个条件是对那些泛泛而谈的对策的限制,在这个对策中很多模式化的对策都用不上。如果这个问题换成了“请就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这个问题的针对性就打来很大的折扣。 1 相关链接: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