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西 斯 势 力 的 猖 獗 |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
背景 |
经济 |
经济危机对战败国,特别是经济脆弱的德国打击特别大。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锐减。 |
社会 |
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
在民主制度下已无法解决现有矛盾,寻求建立集权统治缓解危机。 |
政治 |
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纳粹党,利用人们的不满趁机崛起。 |
通过欺骗宣传(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骗取人民的信任。 |
还得到了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
夺权 |
1933年,纳粹党在大选中获胜,党首希特勒成为新政府总理。 |
不久,希特勒又攫取总统权力,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元首。 |
纳粹党夺取德国政权,标志着世界战争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
内外政策 |
内 |
制造国会纵火案,进而解散一切工会和政党,实行独裁统治。 |
强化专政机器,打击、迫害反法西斯和进步人士。 |
加强思想控制,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
掀起大规模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
外 |
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侵略战争。 |
意大利法西斯的建立 |
背景 |
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瘫痪,工农运动高涨。 |
夺权 |
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政党,1922年向罗马进军,夺取政权。 |
政策 |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企图恢复罗马帝国的疆界。 |
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 |
背景 |
由于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受经济危机对打击非常大。 |
法西斯势力篡权 |
法西斯势力集中在军部,通过恐怖手段逼迫政府法西斯化。 |
军部内少壮派发动的“二二六政变”虽失败,但军部控制了新政府。 |
新政府加紧对外侵略的准备,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
侵略 |
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法西斯结盟 |
1937年,德、意、日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轴心国集团”)。 |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