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3高考文综历史备考之维新运动
内容
    维新运动
    1、宣传维新思想:维新运动的兴起
    1)著书立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
    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思想: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影响: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梁启超称为“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
    代表作:《变法通议》
    思想: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
    特点: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影响: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
    严复
    代表作: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
    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特点:借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影响:为维新变法奠定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2)进行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
    ⑴原因:维新思想的发展引起了顽固势力的恐慌与仇恨,双方
    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⑵内容:A.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
    B.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C.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⑶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
    上的首次交锋。
    ⑷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
    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3)上书皇帝:公车上书
    ⑴背景: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
    ⑵时、人: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
    ⑶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⑷影响: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
    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4)创办学会、报纸、学堂:
    ⑴报纸:康梁等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梁启超曾任上海《时
    务报》主笔,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⑵学会:1895年北京成立强学会(康梁)。
    1898年,康有为成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
    保教”,预示着维新高潮的即将来临。
    ⑶学堂:广州的万木草堂(康有为),后长沙的时务学堂。
    ⑷作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2、百日新政:维新变法的高涨
    1)康有为两次上书
    ⑴康有为1897年上书:
    ①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②内容:历陈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紧迫性。
    ③影响:最终引起光绪帝重视。
    ⑵康有为1898年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①原因:康有为第一次受皇帝之命提出具体变法措施。
    ②意义: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
    2)光绪帝百日维新:
    ⑴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也是变
    法的宣言书),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⑵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共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
    ⑶内容:
    政治:上书办报裁冗员
    进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局限: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投资厂路开矿产
    进步: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局限: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裁汰绿营西法练
    进步: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文教:废八留学改书院
    进步: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
    ⑷政策:①对办事不力严惩不怠;
    ②提拔维新派人士;③急颁诏令。
    3、戊戌政变:维新变法的失败
    1)失败标志:1898年9月的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⑴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
    ①破坏原因:维新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②破坏表现:A.对政令敷衍塞责,不予执行。
    B.罢免翁同龢的职务;控制人事任免权;提拔亲
    信荣禄,控制京津地区。
    ⑵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①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抱有幻想。
    ③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⑶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3)概况:
    ⑴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逮捕并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史称“戊
    戌六君子”。
    ⑵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4)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
    4、维新变法历史意义和性质
    1)历史意义:
    ①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以变法图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爱国性)
    ②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进步性)
    ③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人民觉醒。(启蒙性)
    2)性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蒙运动,又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查看更多请点击此处]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0 4: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