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
背景 |
①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内外交困。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②慈禧太后认为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
时间 |
19世纪60—90年代 |
目的 |
强兵富国,摆脱内外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
性质 |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代表人物 |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
口号 |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
主要内容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④创办新式学堂 |
结果 |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破产的标志 |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
评价 |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失败原因 |
外因 |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 |
内因 |
①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②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有限。 ③根本原因是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