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3中考历史备考之改革类复习与习题
内容
    2013年参加中考的同学已开始进入紧张而有序的备考阶段,为帮助初三学生更全面,更及时的掌握中考历史知识,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精心为大家汇总了中考历史备考资料,可以供同学和家长们参考。
    改革类复习与习题(提示:改革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改革中要大胆创新,积极吸收外来的先进的科技文化、管理经验

    一、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1.商鞅变法:(战国 秦国 商鞅、前356年,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1)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2)意义:使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为其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大化改新: (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废除贵族世袭制;②经济上,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
    3.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资产阶级改革)
    (1)内容: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可以自由选择职业;②农民赎买耕地,获得使用权;③自由后农民归“村社”管理
    (2)评价:①积极性:废除了农奴制,缓和了国内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局限性:改革实质上是沙皇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改革不够彻底,沙皇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俄国近代化的步伐沉重而缓慢。
    ???????
    4.明治维新:(日本,明治天皇,资产阶级改革)
    (1)内容:①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允许土地买卖,殖产兴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2)意义: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但改革不够彻底,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二、完善、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1.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美国,1933年)
    (1)背景:1929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核心: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
    (4)内容:整顿银行(最早整顿)、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工农业调整;
    (5)影响:使美国渡过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却无法从根本解决危机
    2. 新经济政策(苏俄 列宁 1921年 )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2)内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3)“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意义:有力的调动了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改革开放:(中国 邓小平?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1)理论指导: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内容: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 开放(目的: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3)成功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根据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鲜卑族 拓跋宏(魏孝文帝) )
    (1)目的: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内容: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服、学汉话、通婚姻、改姓氏;
    (3)意义: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促进了北魏的发展。?????????????????
    四、失败的改革
    1.戊戌变法:(清末 康有为梁启超 1898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2)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
    (3)结果: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变法失败。
    (4)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顽固派势力强大、光绪帝有名无实(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5)历史意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五、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1.
    土地改革(1950—1952)
    (1)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2)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2.三大改造1953—1956
    年)
    (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道路
    (2)意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在中国追求近代化的进程中,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较,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 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 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④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下改革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罗斯福新政?? D.戈尔巴乔夫改革
    4.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5. 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下列改革或变法促进民族融合的是: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
    6.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这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立于: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8.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下列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奴获得“份地”需要用高价购买
    C.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D.获得解放后的农奴仍受“村社”管理
    10. 《金球通史》中写到:“(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文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①废藩置县 ②西方技术 ③欧美学制 ④欧美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 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③都改变了社会性质,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⑤都加快了两国对外侵略扩展的步伐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
    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3.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A
    .新经济政策?B.德国法西斯专政?C.罗斯福新政?? D.匈牙利改革
    14. 建国初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得益于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5. 1956
    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6.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我国先后设立了5个经济特区,其中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8. 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
    ?? B.科技改变生活
    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 ??D.战争与和平
    19.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20. 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似点不包括
    A
    .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查看更多请点击此处]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6: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