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3中考政治备考:《感受法律的尊严》单元检测(一轮)
内容
    本课测评
    
 
    
 
    

     
    一、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填在括号内。)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就是(  )
     
    .没有圆规也能画成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人人都要按自己的主意办事
     
    .在社会生活中有无规矩一个样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为了保护自身健康成长,青少年必须依法律己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而公民的生活不一定需要法律
     
    .法律只依靠人们自觉遵守即可
     
    3.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规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则的是(  )
     
    A.道德B.法律C.中学生守则D.调查报告
     
    4.下列选项中对法律认识正确的是(  )
     
    A.法律只是约束普通百姓的一种规则
     
    B.法律是国家领导人制定的一种规则
     
    C.法律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特殊规则
     
    D.制定法律只是为了惩治违法犯罪的人
     
    5.犯罪指的是(  )
     
    A.民事违法行为B.违反纪律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行政违法行为
     
    6.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严重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当罚性D.作案连续性
     
    7.依法对犯罪分子进行刑罚判决的机关是(  )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C.人民法院D.行政管理机关
     
    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
     
    A.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B.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C.道德与法律属于不同的范畴,二者没有任何联系
     
    D.法律与道德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
     
    9.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行人违法的处罚力度,如果行人闯红灯最高可处50元罚款。闯红灯的行为是(  )
     
    A.民事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D.较勇敢的行为
     
    1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名言说明(  )
     
    ①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②从小应该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③小错一定会转变为大错,小恶一定会转变为大恶④违纪、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11.对于酒后驾车这种行为,仅仅靠社会舆论的谴责是难以有效制止的。20045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止这种行为,并加大了处罚力度。该法实施后,酒后驾车的现象大为减少。这表明(  )
     
    A.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B.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力度更大
     
    C.法律可以代替社会舆论,强制人们做一切事情
     
    D.有法可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12.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显著的特征。下列不属于其显著特征的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反映全体公民的意志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3.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B.应被逮捕判刑的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C.只有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才是违法行为
     
    D.只要有了违法的思想就是违法行为
     
    14.在各类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违法行为是(  )
     
    A.违反劳动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
     
    15.下列刑罚,只能独立适用而不能相互附加适用的是(  )
     
    ①拘役②有期徒刑③剥夺政治权利④死刑⑤罚金⑥没收财产⑦管制⑧无期徒刑
     
    A ①②④⑦⑧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⑦⑧D ③④⑥⑧
     
    1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这些“严重不良行为”包括(  )
     
    ①学习成绩很差②纠集他人寻衅滋事③旷课、夜不归宿④吸食毒品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②③
     
    17.“一个具有拾金不昧高尚品德的人,一般不会为贪图钱财而贪污、盗窃、抢劫等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句话表明(  )
     
    A.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B.提高道德水平,就能杜绝违法犯罪
     
    C.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D.法律调整的范围比道德广
     
    18.“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
     
    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二、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9.纪律、道德、法律都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  )
     
    20.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  )
     
    21.法律只对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  )
     
    22.只要不违法犯罪,公民生活就与法律无关。(  )
     
    23.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
     
    24.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
     
    25.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
     
    26.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法律。(  )
     
    27.未成年人要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防患于未然。(  )
     
    三、简答
     
    28.作为行为规则的一种,法律与纪律、道德等规则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29.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30.在古代中国,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说;近代西方,法外无特权被人们普遍认可;我国宪法明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四、辨别分析(辨别下列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31.“违法行为就是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因此,只要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就一定不会违法。
     
     
     
     
    32.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
     
     
     
     
     
    33.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五、分析说明
     
    34.小袁上课经常有意违反纪律;小丽特爱追逐时尚、收集明星的生活故事,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过分地爱慕虚荣;小王则既不知道何为权利、何为义务,更不知如何用法、如何维权,还整天乐呵呵的,整个一个法盲。小袁、小丽、小王可能面临什么样的后果(说三人后果的共同之处)?如果你是他们的朋友、同学,你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35.王某初中毕业后迷上了打游戏机,后来逐步发展到利用游戏机赌博,家里的钱都被他喂进了“老虎口”。钱花光了,他又向别人借钱来赌。越赌越输,越输越赌,最终欠下一大笔赌债。为了还赌债,他走上了扒窃的道路。有一天,王某正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抓,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给予拘留10天的处罚。然而,他恶习不改,竟然发展到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王某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2)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王某的悲剧重演?
     
     
     
     
    36.“刑法,对于人民来说是护身符,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则是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7.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杜女士将捡到的若干元人民币交给报社,委托寻找失主。据她回忆,当时至少有五六人在捡这些随风吹来的钞票。次日《济南日报》以《大风刮起了谁的钱》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响。相当一部分读者认为,拾金不昧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把钱还给失主是应该的;还有一部分市民认为,现在已过了“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时代了,如果自己捡到钱物,如何处理会视数额大小而定。
     
    1)面对这份道德考卷,你会怎么做?
     
     
     
    2)请你对此事和读者的议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38.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乐于助人、拾金不昧都是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可以说道德的要求无处不在;遵守交通规则、不赌博、不吸毒贩毒等则是一种法律规范,而遵守这些法律规范也是实践道德的表现。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对此,你打算怎样做?
     
     
     
     
    六、透视自我
     
    39.紧紧抓住法律之手。
     
    下面的题目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程度。请你做做看。
     
    1)最严重的违法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和集中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违法行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_______周岁的公民。
     
    9)我国刑罚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你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吗?请留意你身边的社会规范:了解人们在超市、学校、影剧院、体育馆、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规则,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1)填一填:
     
    

    不同场所
    

    应遵守的规则
    

    超市
    

     
    

    学校
    

     
    

    影剧院
    

     
    

    体育馆
    

     
    

    医院
    

     
    

    其他公共场所
    

     
    

    通过调查,你的体会是:
    

     
    

     
    权利与义务
     
    

    发展阶段
    

    享有的权利
    

    应尽的义务
    

    出生来到世间
    

     
    

     
    

    儿童少年期
    

     
    

     
    

    18岁以后
    

     
    

     
    

    中年
    

     
    

     
    

    老年(丧失劳动能力)
    

     
    

     
    

    告别人世时
    

     
    

     
    

     
    2)你从上述两个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为我加油
     
    41.回忆你所知道的印象最深的一个法律案例,说说你当时的感受。这个案例何以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42.青年张某曾借朋友李某一万元钱,并承诺一年后归还。两年过去了,在张某仍未归还债款的情况下,李某将张某告到了人民法院。张某态度非常强硬,法院两次传唤不到,之后法院依法将其部分财产予以查封,张某竟公然与法院对抗,将封条撕掉,把财产转移到其女友家藏匿起来。他本人对执法人员则避而不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某心中暗暗高兴,他对女友说:“看法院能把我怎样!”有一天,他和朋友正在饭店吃饭……
     
    1)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并阐述你的理由。
     
     
     
    2)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43.改变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
     
    我目前最突出的不良行为(或倾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行为给我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准备采取具体措施去改变这些不良行为,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改变要达到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准备请__________做这项计划的监督人。
     
    一个月后,你是否改变了这一不良行为?你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21: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