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语文备考:文学类作品阅读考点分析 | |||||
内容 |
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辅导教学篇以供参考: 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复习 一、考试说明:阅读散文、小说等作品,能根据作品特点,结合文化背景,透过语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表现特色和思想感情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能作简明的赏析与评价 二、筛选:根据试题的要求,把符合考题要求的有关词句从文章中挑选出来 整合:根据考题的要求,将筛选的信息加以综合,使之符合答题要求 三、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 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 过渡句、中心句等,准 确、深入理解 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四、考点分析: 1、理解并能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一人称表达出来(不超过40字) (4分) 07年中考(一)三轮车夫 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 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 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 “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⑧“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 “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 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11)“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 “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12)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选自《青年博览》 作者陈大俭 有改动) 8、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意?(2分)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10、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有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4分) 11、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2、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4分) 08年中考(一)黄羊泉 (17分) ①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部队在沙井子垦荒,左排长带着几名战士去找水,他们徒步穿过一片一片戈壁,翻过一道一道沙梁行军壶里的水早已喝干了他们闻着沙漠干燥的死亡气味,感觉体内的水分仿佛都将被收走 ②夕阳西斜左排长绝望地下令鸣枪求救可是,枪声还没来得及传开便被广阔的沙漠吸收掉了 ③突然,左排长发现了一个闪动——那是永恒的宁静里的一动——一只黄羊,是沙子的金黄色,好似一小堆沙粒凝聚起来,被风鼓动着奔跑 ④左排长说:那一刻,我知道有救了,死亡的沙漠出现一只黄羊意味着什么?它是生命,生命离不开水! ⑤黄羊跑得那么轻捷、灵活,带起了一溜儿沙尘它跑跑停停,总是和我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像山里来的一个精灵 ⑥他们喘着粗气,喉咙里仿佛涌上一股火流黄羊在沙梁上用蹄子刨着沙子,望着绝望的他们 ⑦太阳在沙梁上镀了金辉不一会儿,黄羊的踪影和太阳的余晖一起消失了 ⑧终于,翻过沙梁顶,他们看到了一片绿洲原来这道沙梁隔着两个世界左排长听到了水在吟唱,那是沙漠里最悦耳的歌声 ⑨他们扑向溪流,一阵狂灌,身体像胡杨树一样顿时焕发出生机左排长胡乱抹了抹嘴,真有这么甜的水呀,那是他一辈子喝过的最清甜的水了!沿着溪流他们找到了溪流的源头那是一泓清泉,咕嘟咕嘟地冒着水泉水边沿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丛,缀满了细细碎碎的金黄色的花儿金色的黄羊就在泉边饮水,它披着阳光,浑身是金色,它的眼里闪着温柔,还有俏皮一看就知道,它从未受过人类的侵扰 ⑩好久没有沾过荤腥的左排长端起了枪黄羊的眼里没有恐惧,它大概不知道黝黑的枪口意味着什么它根本没有这种戒备,没有过这类记忆的阴影 11枪响了,左排长看见金色的黄羊头颅绽开了一朵鲜红的花,那花瓣溅开来,落入泉水,泉水一片胭红顿时,他惊呆了…… 12第二天,他们携带着壶里的泉水,赶回去向首长报告首长欣喜地喝了一口,可又忙吐出来首长说:这是啥甘泉水?又苦又涩又咸,还有一股羊膻味 13他们一起辩解说:咋会苦呢?真的很甜的呀他们再尝,果然又苦又涩又咸咋变味儿了呢? 14再上山那泉水确实又苦又涩又咸可是,左排长说:我相信第一次的感觉,别人都回味不出那种甜来我的嘴巴不会弄虚作假我总能在苦味中喝出一丝甜来 15从那以后,左排长就坚持喝这泉水,并把那眼泉叫做黄羊泉 (根据谢志强的小说《黄羊泉》改写) 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 (1)他们闻着沙漠干燥的死亡气味,感觉体内的水分仿佛都将被收走(2分) (2)泉水边沿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丛,缀满了细细碎碎的金黄色的花儿(2分) 解题技巧: 1、结合语境,认真推敲 现代文测试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这种理解不是孤立静止的理解,而是对语言做活的理解分析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只有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才能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 2、遇到代词,从上查找 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 3、由近及远,查找释句 有些词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他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去找 4、给合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比喻 排比 对偶 夸张 拟人 08中考: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 (1)他们闻着沙漠干燥的死亡气味,感觉体内的水分仿佛都将被收走(2分) (2)泉水边沿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丛,缀满了细细碎碎的金黄色的花儿(2分) 07中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2、理解并能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和思想,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07中考: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左08中考:排长为什么要坚持喝这泉水,并把那眼泉叫做黄羊泉? 4、梳理小说的情节,概括相关段落的大意 5、从不同侧面细致分析人物形象 6、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人物(又分为烘托象征意义和以景抒情) (2.)点染气氛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加强议论和抒情 (5.)交代背景 07中考: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意?(2分) 7、品味小说中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的特点 8、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 (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象征,悬念,伏笔,铺垫,渲染,照应,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感官描写,夸张,抑扬,故意误会和巧合) 07中考: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有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4分) 9、能针对小说的主题、人物特点谈自己的心得、启示、感悟等 07中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4分) 08中考:第11段中“他惊呆了……”,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左排长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 7.第11段中“他惊呆了……”,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左排长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不超过40字) (4分) 8.你认为左排长为什么要坚持喝这泉水,并把那眼泉叫做黄羊泉?(4分) 9.首长说黄羊泉的水又苦又涩又咸,而左排长却认为那是他一辈子喝过的最清甜的水你认为这泉水原来是苦的还是甜的,为什么?(5分) 答案:8、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温馨 9、①“斩钉截铁”表现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②“把心一横”表现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 10、参考示例:“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 “车夫想了想,说……”“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等 11、勤劳、机智、善良、助认为乐等 12、表示想法的:“真是个好人啊!”或“他是在帮我啊!”“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表示做法的:“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或“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车钱,迟疑地放回口袋,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等等都可 6.(1)收走:用拟人的手法极写空气之干燥,环境之恶劣,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对水的渴求 (2)缀满:写出了花的细碎、繁多,泉边植物生机勃勃的美景,突出了黄羊泉水的滋润 7.围绕因破坏了美好的东西而痛苦、悔恨和自责等来写 参考示例: (1)太可惜了!这样一幅充满温馨和谐的画面而被我破坏了!我真后悔 (2)太残忍了!我竟以怨报德,美丽的黄羊就这样倒下了 8.因为左排长充满着对黄羊的感激和纪念之情,那是给他第二次生命的黄羊带给他的生命之水同时表现左排长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左排长对打死黄羊的一种忏悔 9.此题答案开放,依据文本,合理推想,理由充分 参考示例: (1)泉水原来就是苦的,而感觉“最清甜”,只不过是人的错觉,因为左排长当时渴到了极点,喝到水,生命就有救了,当然会感到甜的 (2)泉水原来是甜的,现在变苦了,是因为黄羊死了,泉没有了灵性,水就变苦了(或“因为黄羊的血滴到泉水里,所以变苦了”) 阅读辅导 【考点对接】 1.文意把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2009年湖北荆州市中考试题(《最美丽的谎言》)第11题:“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感人的小故事” 2.词句品析: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2009年四川泸州市中考试题(《世上最好的地方》)第11题:“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3.结构梳理:梳理文章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2009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试题(《那盆水仙花》)第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4.文体辨识:辨识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线索,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2009年山西省中考试题(《溃散的黑暗》)第11题:“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2009年湖北襄樊市中考试题(《布鞋》)第17题:“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问忆,表达了对 之情” 5.要点概括:归纳文段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2009年四川乐山市中考试题(《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第16题:“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6.内容探究:分析、探究文章深层的内容意义200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老水车旁的风景》)第24题:“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009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那一扇门》)第23题:“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 ‘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7.写法赏析:分析、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对特殊句式、修辞等进行赏析200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7题:“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 8.作品感受:品味文中的情感,表达阅读作品后的体会、感受、启示200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9题:“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最深的一点感悟?” 9.个性解读:对作者的观点、思想倾向联系自己的生活作出独特的评价2009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试题《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第12题:“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0.迁移拓展:根据阅读材料,连接生活,进行仿写、补句及片段写作训练2009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题(《宋朝的雨》)第9题:“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2009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母亲的三句话》)第16题:“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 【备考策略】 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文意,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因为记叙性散文的的主旨往往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人和事来表达出来的因此,要通过分析记叙的人和事,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旨文章思路理清了,主旨理解了,把握住了文章整体大意,那么,对于局部的理解感悟,像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品析、作品感受、个性解读、迁移拓展等,就在立足于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探究了这类文体考查时设题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主要通过写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对这个基本文意把握了,再无论怎样设题,无非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但一切都是离不开这个主旨的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始终立足于文本,结合文章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特点写作技巧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写作技巧的考查,也要结合文意来分析把握住了这个原则,再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语言作答,就不会有大方向上的问题再者,这类文体的试题,多是简答型试题,要抓住核心,要言不烦,语句通畅,按照空格多少作答 【试题回放】 为我唱首歌吧…… 〔英〕 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11)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12)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13)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4.第(12) 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请用横线在③(11)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200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解题支招】 第1题,要点概括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再分析从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第2题,语言品味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表达的效果:(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2)表现了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疾病、自豪快乐的情景 第3题,理解句意根据全文内容,具体理解“最美”和“最后”的具体含义:“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第4题,内容探究从本段的描写中,分析“我”当时的内心感受: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境”) 第5题,写法分析从要求的(3)和(12)中,先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然后看两段描写所表现的心情变化: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 第6题,作品感受紧紧结合故事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启示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学以致用】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选自《读者》2009年12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考点及思路提示】文意把握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2.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你是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 【考点及思路提示】要点概括,个性解读从具体做法中归纳品质特点,再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 3. 文章先写母女俩每天在公交站学习的情境,然后才逐渐揭示出真实情况,文章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考点及思路提示】结构梳理从这样安排结构的效果上分析其好处 4.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写景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 【考点及思路提示】写法赏析找出具体写景的句子,结合文意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 2.平凡善良,富有爱心,关爱儿童,乐于助人,默默无闻“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如果人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 3.这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既脉络清楚,又富有悬念,使文章曲折起伏,富有吸引力 4.开头写西湖一路景区,早晨阳光等,是通过美景衬托人物的美丽心灵;再写春寒料峭,反衬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那无法忘记的眼神 郑光奇是一个农民,今年60岁,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看见这位老人的时候,是去年6月初的一天,那时一场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还没有停息我是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下去,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见到郑光奇的,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仅仅是一天之间,郑光奇就与儿子天人两隔,就在昨天,郑光奇在村小学里当教师的儿子为抢救被山洪冲走的学生,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那个被洪水冲走的孩子得救了,但他的儿子却被洪水冲走永远回不来了,直到今天人们才找到他儿子的遗体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能不悲伤么? 郑光奇是和老伴、女儿来处理儿子的后事的,他老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多次哭昏过去,被送到了医院抢救,由女儿和学校安排的一名教师陪护着或许是因为过度的悲伤,在与郑光奇接触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只有一句话:“人都已经走了,就让他安心地走吧” 我们安慰着老人,希望他能节哀顺变当我们告辞时,郑光奇没有说话,他只对我们点了点头但我看到他的眼里,分明有一丝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激之情 一个星期后,村小学校长带我们来到郑光奇家,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被郑光奇儿子救起来的孩子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了孩子叫郑克,在村小学里读三年级不知是因为腼腆,还是因为那次灾难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阴影,郑克始终拉着他母亲的手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在来的时候,曾给郑光奇打了一个电话,说他是要带着孩子过来,亲自向老人表示感激之情和救命之恩的校长上去敲了敲门,对着屋里说明了来意,但里面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是一个低矮的土坯瓦房,墙上的灰沙多处脱落,那扇门也很陈旧,门板间开着很大的缝郑克父母拉着郑克,在门前跪下,说:“阿伯,您出来吧,郑克的命是你们儿子给捡回来的,从此之后,郑克就是您的儿子我们都是您的亲人”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快叫爸爸妈妈”但孩子没有叫,泪水从他的眼里流了下来正在我们不知所措时,屋里传来郑光奇老人的声音:“你带着孩子快走吧,我不想见到你们” 可能是孩子的到来,勾起了老人的悲伤吧于是我们和校长就劝郑克父母先带孩子回去他们点了点头,带着孩子有点依依不舍地走了 孩子走后,校长又上去敲门郑光奇老人打开了门,老人有些憔悴,双眼比一星期前深陷了很多落座后,老人的话依然不多我们尽量不提他儿子的事情,只是询问他家里的一些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的,老人却摇了摇头可当我们站起来要走时,郑光奇却一把拉住校长,说:“有件事校长你一定要帮忙” 校长点了点头,说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努力解决郑光奇看着校长,说:“以后叫郑克不要再来认我们做什么父母了”校长正想说什么,郑光奇又说道:“一个小小的孩子,别让他的心里有太多的压力和负担”郑光奇说着,往郑克他们走的地方看了看我看见郑光奇往外看的眼神,是那么的平静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告别了老人,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郑光奇老人那个平静的眼神在我心里一直都无法忘记我想,这样平静的眼神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它给了我感动,也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力量! (选自《新民晚报》20090131) 1. 郑光奇的眼神有什么特点,让“我”永远无法忘记? 【考点及思路提示】要点概括先从文中找出关键性词语加以概括,再分析“无法忘记”的原因 2. 郑光奇不愿认郑克做自己儿子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考点及思路提示】内容探究从老人的语言中寻找原因,然后根据文意分析其思想 3.理解下面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及作用 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 【考点及思路提示】词句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含意,根据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4.文章几次对郑光奇做了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请从文中选择一处肖像描写,然后加以简要分析 肖像: 作用: 【考点及思路提示】写法赏析从文中选择一处肖像描写的句子,分析这样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作用 5. 文末写到:“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根据文意,请说说“我们”会有哪些感慨 【考点及思路提示】迁移拓展根据文意进行合理想象推测,说明感慨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平静,纯净,没有任何奢求面对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郑光奇老人眼神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使人感动,也给人以面对生活的力量,因而永远无法忘记 2. 怕给小孩子心里太多的压力和负担他始终为别人着想、害怕影响孩子成长,表现了他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3.形容他的眼神非常平静,没有一点动荡和奢求;也非常纯净,没有一丝杂质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老人朴实、崇高的精神境界 4. 示例1.肖像: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作用:说明他的生活较为艰难,为后文表现他的淳朴善良和深明大义做铺垫 示例2.肖像: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作用:表现他失去儿子以后内心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示例3. 肖像:老人有些憔悴,双眼比一星期前深陷了很多作用:进一步表现老人内心的巨大痛苦和悲伤,反衬老人不奢求什么的精神品质 5. 示例:老人竟能表现得异常平静,老人全心为被救的孩子着想,老人对组织没有任何奢求……这些,都深深感动着我们,也给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力量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