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2高考生物冲刺:“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分析 3 | ||||||||||||||||||||||||||||||||||||||||||||
内容 |
例4.(2009·浙江卷·31)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 ⑴现提供正常小鼠和一只B+B—雄性小鼠,欲选育B—B—雌性小鼠。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遗传图解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⑵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___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__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____。 ⑶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____。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____。 【解析】本题以G酶的相关性状为话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的应用。 ⑴让正常小鼠与B+B—雄性小鼠交配产生足够数量的后代,后代雌雄小鼠都会有一部分基因型为B+B—的个体,让其自由交配,会有基因型为B+B—个体之间的交配,其子代中会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选出这种基因型的个体中的雌性,即为所需。 ⑵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答案】⑴ ![]() ⑵核糖体 反密码子 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⑶反应本身能进行,酶只是改变了反应的速度 基因越多,酶浓度越高,产物越多 【技巧点拔】尽管此题似乎不是成对的基因之间的关系,但性状的传递方式与一对基因的遗传规律相一致,因此,本题实际上是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考查点2:自由组合定律 例1.(2009·全国卷Ⅰ·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解析】由于抗感病与无有芒之间是独立遗传的,对芒的有无性状进行选择(拔掉有芒)时,对抗感病性状没有影响,因此,本题实际上就是一对性状的连续自交问题,即F1(抗病杂合子)连续自交2代所得F3的感病性状比例问题。由杂合子自交2代后,杂合子的比例为1/4,显性与隐性纯合子的比例相等,即可得到隐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1/4)×1/2=3/8。 【答案】B 【技巧点拔】在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本质的基础上,巧妙转化,使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基因分离问题,从而实现化繁为简、快速解答。 例2.(2009·上海卷·29)小麦的粒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 R1 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A.4种 B.5种 C.9种 D.10种 【解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由于麦粒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也就是颜色主要与R的多少有关,F2个体中含有R的数量有4、3、2、1和0五种情况,对应五种表现型。 【答案】B 【知识链接】对一对性状而言,如果由一对基因决定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如果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几对基因控制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例3.(2009·江苏卷·10)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 ![]()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 ![]() 【解析】就3对性状而言,每对性状均可产生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显性纯合子1/4、杂合子1/2、隐性纯合子1/4),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可知,后代表现型为2×2×2=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4×1/4=1/32,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答案】D 【技巧】对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概率计算问题,可利用分枝法解决,即先将分别写出每对性状后代中的每种基因型(表现型)概率,再将所需基因型(表现型)组合在一起,并将相应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到相应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 例4.(2009·海南卷·21)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___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⑵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自具有期望的优点,则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它原因是F1在____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____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于____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 ⑶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__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__种,杂合基因型共有__种。 ⑷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____;选择的作用是____。 【答案】⑴优良性状(或优良基因) ⑵减数分裂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⑶ ![]() ![]() ![]()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⑴杂交育种的原理是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个或多个优良基因(优良性状)集合在一个个体身上,从而达到育种目的。 ⑵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原因在于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实现基因重组。 ⑶完全显性,每对等位基因有两种表型,有n对相对性状时,产生性状类型为n个2相乘,即 ![]() ![]() ![]() ⑷进行多代自交的目的是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选择的作用是淘汰不合要求的类型、保留所需类型。 【知识链接】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是先杂交,使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再自交,实现基因的纯合,通过逐代选择淘汰不合要求的个体,最终获得所需类型;优点是可实现优良性状组合,获得多种基因型及其表现类型;不足是需要多代筛选,耗时较长,有时为获得所需类型,个体数量需要较多。 例3.(2009·安徽卷·31)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 ⑴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__对基因控制。 ![]() ⑶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____或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 ⑷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⑸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但由于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紫色物质含量较低。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DNA进入细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B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右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DNA片段的重组Ti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请填出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①___ ②___ ③___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 ⑴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A与a、B与b等2对基因控制。 ⑵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后代F2中的紫花:白花=9:7,可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 ⑶依题意,可以推测F1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遗传图解表示如下:
⑷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9A_B_):红花(3A_bb):白花(3aaB_、1aabb)=9:3:4。 ⑸依题意,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①是T-DNA,②是标记基因,③是复制原点 【答案】 ![]() ![]() ![]() ![]() ![]() ![]() ![]() 【技巧】当某一性状为n对基因控制,且各对基因独立遗传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将是(3:1)n变化得到。如本题中AaBb自交,若中间产物为白色,则表型比例为9(A_B_):7(3A_bb、3aaB_、1aabb);若中间产物为红色,则表型比例为9(A_B_):3(3A_bb):4(3aaB_、1aabb),都是9:3:3:1的变形。 例4.(2009·四川卷·31)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⑴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其比例为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 ④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基因型____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⑵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具体的检测方法___。 ⑶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⑴①BbRR BbRr;②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③80%;④BR与BR、BR与Br;⑤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⑵①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②培育的植株具有病毒抗性 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 ⑶P ♀芽黄突变体 × 正常绿色植株♂ P ♀正常绿色植株 × 芽黄突变体♂ ↓ ↓ F1幼苗均呈芽黄(黄化) F1幼苗均呈正常绿色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 ⑴由表中F1的表现型及其植株数可知,两对性状均呈现出固定的比例,因此,都属于细胞核遗传,且花叶病的抗性基因为显性。 ①组合一中的母本基因型为BBrr;由于组合二的后代中出现了不抗病的后代,因此,组合二中父本的抗病基因组成为杂合子,即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为BbRr。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1中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BbRr,其自交后代F2的成熟植株中会出现子叶深绿抗病(3/12BBR):子叶深绿不抗病(1/12BBrr):子叶浅绿抗病(6/12BbR):子叶浅绿不抗病(2/12Bbrr),其比例为3:1:6:2。 ③子叶深绿(BB)与子叶浅绿(Bb)植株杂交所得F1的成熟植株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2BB、1/2Bb,让F1随机交配则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频率为9/16BB、6/16Bb、1/16bb,但bb植株不能成熟,因此,成熟植株中B的基因频率为(9/16+3/16)/(15/16)=4/5,即80%。 ④要想通过单倍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子叶深绿植株,则原生质体均必需含有B基因,若要获得抗病植株则至少有一个原生质体含有R基因,因此,可以有BR与BR、BR与Br两种组合。 ⑤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组合一中父本基因型为BbRR,让其自交得到子代,子代中深绿个体即为所需,此种方法只需一年即可得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也能在一年内获得子叶深绿抗病的纯合植株,但操作较为复杂,且题中具有RR的个体,而子叶深绿可通过性状表现直接选择,因此不宜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 ⑵①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两种;②确定改良是否成功的依据是看性状是否正确表达,即培育的植株是否具有病毒抗性,检测方法为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 ⑶验证某性状是否为细胞质遗传的方法是正交和反交,若子代性状总是与母本表现一致,则说明该性状为细胞质遗传。 【易错警示】审题不细致,忽略题中不同基因型均可直接从子叶颜色进行观察,具有思维定势,总以为单倍体育种才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育种的方法。 考查点3: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例1.(2009·广东卷·37)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黑鸟的基因型有__种,灰鸟的基因型有__种。 ⑵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___,此鸟的羽色是___。 ⑶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__,父本的基因型为___。 ⑷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__,父本的基因型为___,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___。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运用等知识。 ⑴根据表格内容可知,黑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 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AAZbZb 、AaZbZb、AAZbW、AaZbW 4种。 ⑵基因型纯和的灰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 , 杂合的黑雌鸟的基因型为AaZBW,子代基因型为AAZbW AaZbW AAZBZb AaZBZb 4种,雄鸟为黑色,雌鸟为灰色。 ⑶根据子代的性状只有黑或白,两亲本均含有a基因,且雌性个体中不含Zb基因,由此可确定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ZbW,雄性亲本为AaZBZB。 ⑷同上,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亲代雄性两对基因都杂合,基因型为AaZBZb,雌性亲本基因型为子代基因型AaZBW,可推得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3:3:2。 【答案】⑴6 4 ⑵黑色 灰色 ⑶AaZBW AaZBZB ⑷Aa ZbW AaZBZb 3:3:2 【知识链接】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Z。 例2.(2009·上海卷·40)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 ⑴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仅次于图中__部分。 ⑵图2是某家庭系谱图。 1)甲病属于____遗传病。 2)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遗传病。 3)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__。 4)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__。 ⑶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物质。H物质在IA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 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__基因和__基因。 2)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__。 3)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几率是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及其ABO血型的相关知识。 ⑴Y的差别部分指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 ⑵①由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Ⅱ-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对于乙病Ⅰ-1和Ⅰ-2患病而Ⅱ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X连锁;③根据遗传系谱图,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3基因型为AaXBY(2/3)或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3/4=1/4;④Ⅱ4基因型为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1/50,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50×1/2=1/200; ⑶①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题中相关信息,H物质在IB基因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②Ⅲ-2的表现型为AB型,既有凝集原A又用凝集原B,应有H基因同时又会由Ⅱ-2继承一h基因,则基因型为HhIAIB;③该夫妇所生孩子中O型血所对应的基因型为HHii、Hhii、hhIAIB、hhIBi、hhii和hhIAi,几率为7/16。 【答案】⑴Y的差别 ⑵1)常染色体隐性 2)X连锁显性(伴X染色体显性) 3)1/4 4)1/200 ⑶1)H IB 2)HhIAIB 3)7/16 【技巧】弄清致病基因所在位置与染色体传递的关系,是准确区分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病的关键。如基因位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时,具有限雄的特点;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时,会表现出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二、真题汇编 1.(2009·上海卷·14)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2.(2009·上海卷·4)基因型为AaBBccDD的二倍体生物,可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种类数是 A.2 B.4 C.8 D.16 3.(2009·广东理基·44)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l,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4.(2009·福建卷·27) ![]()
⑴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型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___,或者是___。 ⑵ ![]() ⑶ ![]() ![]() 【答案及解析】 1.C 豌豆为雌雄同花,属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都是自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人工杂交,需在开花前进行人工去雄,为确保有效杂交,需在人工授粉前后进行套袋处理。 2.A 对该种生物而言,只有Aa这对基因会产生基因型为A和a的2种不同配子,其它几对纯合,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相同。 3.A 就A、a基因而言,由于子代基因型均为Aa,可确定亲本基因型为AA;就B、b基因而言,子代基因型为Bb和bb,可确定亲本基因型为Bb。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 4.⑴(种类)不同 合成终止(或翻译终止);⑵有氰:无氰=1:3(或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糖苷、无氰=1:1:2);⑶3/64;⑷AABBEE×AAbbee→AABbEe(自交)→后代中没有符合要求的aaB_E_或aabbE_的个体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⑴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位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不同(错义突变),或者是合成终止(翻译终止),或者是同义突变(氨基酸种类不变),由于性状发生了改变,不可能是同义突变。⑵依题意,F1为AaBb,与aabb杂交得1AaBb,1aaBb,1Aabb,1aabb,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氰︰无氰=1︰3(或有氰︰有产氰糖苷、无氰︰无产氰糖苷、无氰=1︰1︰2)。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 为AaBbEe,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为AAbbEE、aaBBEE、aabbEE,占1/4×1/4×1/4+1/4×1/4×1/4+1/4×1/4×1/4=3/64。⑷以有氰、高茎(AABBEE)与无氰、矮茎(AAbbee)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杂交,即AABBEE×AAbbee→AABbEe(自交)→后代中没有符合要求的aaB_E_或aabbE_的个体,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