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3中考语文备考:《鱼我所欲也》同步试题1
内容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达标训练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不为苟得也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为宫室之美   ④一箪(dān)食
    ⑤ 蹴(cù)尔而与之   ⑥乞人不屑(xìe)也
    2、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5、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③“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④“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所缺诗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二者不可得兼 (2)所欲有甚于生者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得之则生
    (5)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于我何加焉!
    4、简要回答
    (1)上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3)《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5、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达标训练
    1、①wéi,动词,做,干。②Wù,动词,厌恶③wèi,介词,为了④dān 名词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⑤cù 动词 用脚踢 6xìe 动词 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2、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是/亦不可以已乎3、①“辟”通“避”,躲避②“辩”通“辨”,辨别③“得”通“德”,恩惠(动词)、感激④“与”通“欤”,语气词“吗”4、C
    ①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②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③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④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能力提高
    1、略2、(1)同时拥有(2)比(3)祸患、灾难(4)生存、活(5)侍奉(6)通“辨,辨别”3、(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万钟这样的丰厚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4、(1)舍生取义(2)答案不唯一,要言之成理(3)富贵不能淫。5、略
    开放探究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要求: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点明出处,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语文试题 数学试题 英语试题 政治试题 物理试题 化学试题 历史试题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