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语文备考:《出师表》同步试题1 | ||||||||||||||
内容 |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 基础字词 (一)重点字识记 崩殂 侍 卫 陟 罚臧 否 郭攸 之 费祎 以遗 陛下 裨 补阙 漏 性 行 淑 均 行 阵和睦 倾 颓 苟 全 猥 自枉屈 夙 夜忧叹 庶 竭 驽 钝 斟 酌 以彰 其咎 咨诹 遗 诏 (二)重点词语掌握 1、一词多义 (1)道 (2)遗 中道崩殂: 以光先帝遗德: 咨诹善道: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论 (4)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若无兴德之言: 每与臣论此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5)为 (6)行 俱为一体: 然后施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性行淑均: 众议举宠为督: 必能使行阵和睦: 2、重、难点实词解释 疲弊: 秋: 盖: 妄自菲薄: 忠谏: 昭: 刑: 光: 臧否: 恢弘: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阙: 躬耕: 闻达: 庶竭: 驱驰: 托付不效: 尔来: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诚宜开张圣听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二、文体知识 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 的一种文体。 三、课文掌握 (一)翻译重点段落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 (二)内容分析 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答: 2、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答: 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答: 4、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 维度B 能力提高 思考全文回答 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答: 维度C 探究应用 诸葛亮向刘禅所提建议中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而亲贤远佞则是核心。就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而言,小至一个集体,大至一个国家,其实想要把事情做好,想要把局面稳定,这三点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假如你是你们班的班长,请你在毕业班的最后一个学期来到之前思考,并向班主任老师谈谈如何在最后的时间里,更加有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帮助同学们有效学习提高成绩。 答: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 基础字词 (一)重点字识记 cú;shì;zhì;zàng;pǐ;yōu;yī;wèi;bì;quē;xìng;xíng;shū;jūn;háng;qīng;tuí;gǒu;wěi;sù;shù;jié;nǔ;dùn;zhēn;zhuó;zhāng;jiù;zōu;yí;zhào (二)重点词语掌握 1、一词多义 (1)道路;办法 (2)遗留;(wèi)给予 (3)评判;议论 (4)没有;不论 (5)是;做,行;做,担任 (6)实行;行为;(háng)行列 2、重、难点实词解释 比喻国家衰弱贫穷;引申为关键时刻;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指过分看轻自己;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jiàn,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读zhào,诏示,显示;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表原因连词,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时间不长,屈指可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善良诚实之人;亲,亲近;远,远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通“缺”,缺点;亲自耕种。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声名远扬;希望竭尽。庶,读shù,连词,表希望;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走效劳;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托付的事情;从那时到现在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扩大;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彻底地,尽情地;疼(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质、言行)恶劣、下流(4)奔走效劳;快走 二、文体知识 陈情言事 三、课文掌握 (一)翻译重点段落 希望陛下把讨伐逆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付给我,如果我没有完成任务,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于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提出足以发扬先帝美德的谏言,那就责罚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在这方面的疏忽与怠慢以显示他们的过错;(同时)陛下也应该亲自多加考虑,来(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为此)我就受恩不浅,感激不尽。 (二)内容分析 1、三条建议: (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广开言路; (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严明赏罚;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即亲贤远佞。 目的: 上面这些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都是为了出师。只有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可以后顾无忧,专力伐魏。 2、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作者以先汉、后汉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亲贤远佞的利弊,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3、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八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宜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三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总之,“受恩感激”, “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4、贤臣——稳定政局,提兴德之言 后主——亲近贤臣,听取他们的“兴德之言”,赏罚分明,以保持国内政局分明 维度B 能力提高 答:也隐含着他对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透露出他复杂矛盾的心情。 刘禅十七岁继位,诸葛亮此次出师时他也只有二十岁。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官,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对后主确实是无法完全放心的。然而刘禅毕竟是主,诸葛亮是臣,尽管他有很多的不放心,却不能完全明白地表述出来,他只能一再表明其忠心,以先帝托孤、先帝遗志为理由,劝勉后主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以安定大局。说的过多,语气过于教导,难免有教育后主、倚老卖老之嫌,所以他言而未尽。 维度C 探究应用 答:放在班集体里,广开言路可以理解为同学之间就某一问题的相互交流,不要闭塞;法公平、赏罚严明,则是就老师的管理或教学而言,这会为同学营造一个更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亲贤远佞,可以就同学而言,就是要与有高尚道德情操、有明确学习目标、有积极生活态度的同龄人。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