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长沙中考语文试卷(2002) | ||||||||||||||
内容 |
一、基础积累运用(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陕隘yì 惟妙惟肖xiào B.热忱chén 坦荡如砥dǐ C.归省xǐng 拈轻怕重zhān D.裨益bì 挑拨离间jiān 1.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葱笼 秀颀 甘败下风 B.踌躇 沾污 见义思迁 C.阴晦 瞻仰 敝帚自珍 D.祈祷 迁徒 自出新裁 2.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3.A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丁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4.D 5.仿照下列句式造句(“爱”的对象可填人、景、物等)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人们都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句式应与例句一致,语言通顺,内容健康,不合要求的不给分。②出现1个错别字不扣分,出现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都只扣1分 6。默写(任选三句填写,多写的不另给分)(6分,每小题2分) 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中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写) 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特点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共6分,每小题2分,任选3句填写,多写不另给分。有与课文不相符的宇或错别字,谊小题不给分;词序或句序颠倒,谊小题不给分)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二。阅读下面五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共34分) (一)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于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于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于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⑥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7.本段文字的论点是( ) A.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C.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一)7.C 8.戴震幼时读书善于提出疑问的事例,直接证明了文段中的第______句话。(填序号) 8.⑥ 9.作者认为,要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常常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即: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 9.辩论 评判 修正 10.有人说,我们国内的教育把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问题,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把没问题的孩子教得有问题。对这一说法你是怎么看的 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二) ①笑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是精神愉快的表现,是大脑兴奋的象征。②西方有句格言:“喜悦者常健康。”③我国谚语说:“乐观者长寿。”④即像人们经常所说的俗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⑤世界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说过,愉快可以使你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是躯体还是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⑥这些话都说明,快乐的情绪,欢畅的嬉笑,对于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让我们从几个系统剖析一下: 笑对于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帮助作用。它使肺扩张,胸部肌肉(包括肋间肌)兴奋,使人们在笑声中不自主地做一些深呼吸运动,犹如做呼吸体操。笑声还可以帮助我们清洁呼吸道,把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 笑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它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使肌肉放松。紧张的劳动之余,大家娱乐一番,笑上一阵,大脑的皮质出现了一个新的兴奋灶,从而使因劳动引起兴奋的皮质区域得到休息,使头脑清醒,疲劳消除。 笑的愉快情绪能促进食俗,,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道的活动,并能调整植物神经方面的其它功能。愉快的情绪还利于睡眠的安稳、酣甜,而情绪忧愁苦闷常使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常言道:“乐以忘忧”,笑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它能 甲 人的心理活动, 乙 各种愁闷情绪, 丙 羞怯和孤独寂寞的抑郁心理, 丁 个性中的孤僻内向的倾向,使自己变得达现快乐,使别人更容易和喜欢接近自己,这一切都有助于自己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美国心理学教授杰·列文甚至认为:“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这种说法虽然不免有些夸张,却说明笑声能够感染群众,增强团结,确是有一定道理的。 11.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人的词语是 A.驱散 B.克服 C.调整 D.纠正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C 乙:A 丙:B 丁:D(答对1个不给分,答对2—3个给1分) 12.“笑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去掉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能去掉。去掉以后语言表达欠准确,因为笑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标志之一而不是全部。(意思对即可) 13.文中第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填序号) 13.引用 ⑥ 14.下列句子不是从生理健康角度说明“笑”的作用的一句是( ) A.笑有助于自己更好地适应外界的环境。 B.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使肌肉放松。 c.笑对于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D.笑能促进食欲,有利于睡眠。 14.A (三) 我不知道把岳麓山称作“辛亥山”是否妥当,我不知道把登岳麓说成读岳麓是否荒唐。然而,在我的眼中、心中,岳麓山确然已化作一部书。这书由碑文、墓志铭、挽联等等组成;这书由长眠岳麓的黄兴、蔡锷、刘道一、蒋翊武、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陈天华、姚洪业等辛亥革命英烈集体撰著。 去读岳麓吧! 石阶道从茂密的丛林中穿过,云梯似的直往上攀。山坡陡,登完百余级石梯,我已是汗流浃背。在挥去汗水、重抬头欲攀登之际,一柱雄碑蓦然扑入眼帘。在这高高的山峰上,仰视虎踞峰巅的10米高碑,石碑显得格外高大壮伟,犹如一把傲世的长剑,背倚苍松翠柏,直刺白云蓝天。碑上“黄公克强之墓”六个大字宛如刻在天地之间。墓碑为乳白色,作四棱形,由一整块岩石琢成。墓侧有诸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兴墓”。贴近云天的绿树从左、右、后三方环抱墓地,延伸向莽莽的林海。站在陵墓正前方远眺,但见湘江如练,长沙景物,尽收眼底,那气象甚是壮观。黄兴墓有联云:“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这气象壮观、境界磅礴的墓地,怕是也只有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伟人方可享得! 从禹王碑下行,第一大墓是焦达峰墓。焦基石栏门的短柱上刻一联语:“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五千年。”此联颇可喻被追赠为陆军上将的焦氏光复湖南、挥师武汉的勋业。 …… 蔡锷墓在麓山寺后、白鹤泉上,但见古木参天立,清泉石上流,曲径通幽,景致清雅。蔡公逝于1916年护国讨袁功成之际,经国会决议,于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此。墓基甚为开阔,气度潇洒。踏步、冢、碑均取花岗石。碑高6米,镌“蔡公松坡之墓”。绕冢环砌24块石栏板,遍刻时人题字、挽诗。蔡墓挽联出乎均不凡:“义不帝秦,间关万里;功在救国,俎豆千秋。”“从头收拾了山河,一身尘土;正气磅礴在天地,万古日星。”“一戎衣而天下定,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斯人吾谁与归”用在这里,真不知引发多少凭吊者的共鸣!我以为岳麓不仅是辛亥山,又是文化山,岳麓的辛亥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读不尽的辛亥,阅不尽的岳麓!儿时诵袁枚“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不甚了了;及长,方知这是中华民族审美传统——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所使然。将山水与人物壁合的审美心态,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自然流露。青山有幸埋忠骨。传集辛亥英烈于一山的,普天之下舍岳麓其谁 黄兴墓有挽联云:“一代勋名昭国史,千秋浩气壮名山。”好一个“千秋浩气壮名山”啊! 去读岳麓吧!那是一册辛亥英烈传,那是一卷中国近代史,那是一首民族正气歌,那是一章无声的交响乐。 15.选出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岳麓山是我们湖南长沙有名的风景区。而本文没有去描写那里的山水风光,也没有去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林,而是着力写辛亥英烈,歌颂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体现了作者选材构思的独到之处。 B.作者把岳麓比喻为一部书,这是因为在作者的眼中、心中,岳麓山确然已化成一部书,岳麓山的人文景观深深地感染了他。 C.岳麓这部“书”主要由碑文、山水风光组成,由黄兴、蔡锷等辛亥革命英烈集体撰著。 D.本文厚重凝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抒情色彩。读后给人启迪,令人振奋。 15.C 16.文章主要描述了黄兴墓、焦达峰墓、蔡锷墓等。黄兴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颂扬他是伟人;蔡锷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挽联挽诗甚多,颂扬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石碑高大壮伟或气象壮观、境界磅礴;景致清雅(清幽)或墓基开阔、气度潇洒 功在救国或护国讨袁 17.请简析本文最后一段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抓住本段文字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其作用谈即可 课内古文—— (四)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8.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要求) D.咸来问讯(都) 18.C 19.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文中没有具体写出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炼。 19.B 20.翻译下列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课外古文—— (五)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而不闻其香”与“广起,夺而杀尉”中“而”字的用法相同。 B.“与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相同。 C.“鲍鱼之肆”代指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 聚集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可译为: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慎重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21.B 22.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近朱者赤,_________ _________ (1分) 22.近墨者黑 23.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能辩证地分析这个观点,并能言之成理的给2分,表达不清楚的扣1分。 三、作文(50分) 24.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一题作文。 (1) _________变_________ (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2)面对先天条件的优势或缺憾(身材的高矮、体质的强弱、智力的高下等),面对环境的优越或困顿(家庭的贫富、学校的好差等),面对褒扬或贬抑,面对成功或失败,面对……人们的理解不同,所持的态度也不同。你或你了解的人是怎么看、怎么做的 请以“面对”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