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语文备考:期末试卷18(七下) | ||||||||||||||
内容 |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宾客其父(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二)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⒈《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北宋时期的 家、 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⒉解释下列词语。 ⑴当涂: ⑵涉猎: ⑶见往事耳: ⑷刮目: ⒊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⒋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曳屋许许声( ) 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 ) ⑶两股战战( ) ⑷几欲先走( ) ⒉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⑵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⒊文章的末句写的是观众的反映,属于 描写,以此来表现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填空: 本文选自《 》,这部书相传是周朝 所作,文中的孔子名 , 字 ,是我过 时期 国著名的 、 。 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及日中如探汤 B.孰为汝多知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一儿以日初出远 日积月累 D.人不知而不愠 孰为汝多知乎 3.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见两小儿辩斗 B.日初出大如车盖 C.孔子不能决也 D.孰为汝多知乎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⑵孰为汝多知乎。 5.选文以两小儿的笑“曰”作结语有何作用? (五)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⒈解释下列词语。 ⑴犬坐于前( ) ⑵ 意暇甚( ) ⑶屠暴起( ) ⑷一狼洞其中( ) ⑸止增笑耳( ) ⒉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⒊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⑶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 ⒋从《狼》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1.(l)曾经(2)完成(3)相当(4)渐渐 2.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5.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二)1.《资治通鉴》 政治 史学 司马光 编年体 2.⑴当道、当权 ⑵粗略地阅读 ⑶历史 ⑷擦擦眼 3. ⑴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 ⑵(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 4.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三)1.拉 说出 大腿 跑,逃跑 2.⑴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的声音。⑵凡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应该有的声音全都有了。3.间接描写 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四)1.《列子·汤问》 列御寇 丘 仲尼 春秋 鲁国 思想家 教育家 2.A 3.D 4.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神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的就觉得凉吗? ⑵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5.显得生动,也启发读者深思: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五)1.⑴像狗似的 ⑵神情、态度 ⑶突然 ⑷打洞 ⑸通“只” 2.D 3.⑴(只见)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⑵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⑶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4.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胜。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