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3国家公务员行测指导:常见标点的用法
内容
    (一)问号的用法
    1.问号的普通用法
    (1)疑问句末尾用问号。
    示例  请问你在找谁?
    (2)反问句和设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已包含在问句里;后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示例  是什么造就了他的辉煌?是他坚定的信念。
    (3)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示例  请给老人让个座好吗?
    2.问号的特殊用法
    (1)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
    示例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你?
    (2)连续问句,各问句后均用问号。连续发问的问句,每句都要回答(设问、反问等修辞问句除外,因为那是明知故问),所以每句都要使用问号。
    示例  什么?你再说一遍!人救出来了?我弟弟呢?也救出来了?
    (3)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但有时为了强调各选项的独立性,也可以在各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4)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哪里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种陈述语气,因而不能用问号。
    示例  我怎么知道你是谁。
    (二)顿号的用法
    1.顿号的普通用法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示例  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等从事创作性工作的人往往对政治乃至于宗教,都有广泛的兴趣。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
    示例  懂文明、讲礼貌、知礼仪是少先队员应有的美德。 
    (3)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小的并列词语用顿号,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示例  神话剧《天仙配》、《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女驸马》,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等都是黄梅戏的代表剧目。
    2.顿号的特殊用法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示例  ①这可能是此书第二三节里面的内容。
    ②此书第二、三节都是同样的内容。
    (2)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示例  中国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时期。
    (3)集合词语(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
    示例  兄弟姐妹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
    (三)逗号的用法
    1.逗号的普通用法
    (1)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示例  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家,率直而天真,不拘小节,重感情,观察力细致精微,联想丰富。
    (2)句子主语(复杂短语作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示例  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把我击倒了。
    (3)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
    示例  我认为,你这样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4)句子谓语是主谓短语,主语前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
    示例  腐败,我是坚决抵制的。
    2.逗号的特殊用法
    (1)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示例  与名人说话时,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只要真正表现你内心的意思,你就能与任何名人开口说话。
    (2)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示例  ①她站在那儿,静静地。(状语后置)
    ②头上插着许多鲜花,横七竖八的。(定语后置)
    ③已经去上课了,他们。(主谓倒置)
    (3)并列的短句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示例  这是玫瑰,那是杜鹃,更远的是月季。
    (四)冒号的用法
    1.冒号的普通用法
    (1)用在称呼语后面,提起下文。
    示例  亲爱的听众们:现在是××节目时间。
    (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示例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3)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引出解释或说明。
    示例  ××商场营业时间:09:00至21:00。
    (5)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提起下文。但不想强调提示语的,不用冒号。
    示例  ①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②我随意地说,妈,你老这样看着我干吗?
    2.冒号的特殊用法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而不能管到句终的,则不能用冒号。
    示例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蝉——都是传奇人物。
    (2)同一句中只能有一个冒号。
    示例  今新疆北部及内蒙古的细石器文化的特征是:细石器大致与内蒙古细石器相似,其中大量桂叶形尖状器为新疆所独有。
    (五)引号的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出
    示例  徐悲鸿送他一句话:“要学习玄奘苦行的精神,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
    2.表示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
    示例  “小”和“大”比较起来,“小”总是被人轻视的。
    3.表示含义特殊
    示例  在日本,常常是一个聪明人,领着99个“笨拙的傻瓜”拼命地干。99个“傻瓜”没有创新精神,但是,有实干精神。
    4.表示特定称谓
    示例  近现代考古学家将这些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远古人类居地,以“石器时代文化”来命名。
    5.表示讽刺和否定
    示例  他这个已不被政府承认也毫无经费来源的“所长”和号称“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机构,最后只剩下了两名青年工人还跟着他。
    (六)省略号的用法
    1.省略号的普通用法
    (1)表示引文、列举的省略。
    示例  一首歌这样唱道:“钢筋和水泥丛生在田野里,纯真即将荒芜在这城市里……”
    (2)表示话未说完或说得断断续续。
    示例  他暴跳如雷道:“你……你敢!”
    (3)表示思维的进行或跳跃。
    示例  “你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4)表示声音的延长。
    示例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5)表示话没有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
    示例  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2.省略号的特殊用法
    (1)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要先在句末注上标点符号,后用省略号。
    示例  他就这么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2)省略号就是表示“等”、“等等”,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制成分时,省略时只用“等”,不用省略号。
    示例  “新时期文学”以来,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评奖活动,从国家到地方评过几次? 
    (3)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再加点号,但有时为了分清结构,表示不与下文相混,也可加点号。
    示例  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
    (七)括号的用法
    1.括号的普通用法
    用来表示文中的注释或补充。
    示例  公元661年,穆阿威叶建立了阿拉伯大帝国,史称倭马亚王朝(中国史籍称“白衣大食”)。
    2.括号的特殊用法
    句内和句外括号的运用是不相同的。
    (1)句内括号: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紧贴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括号内是词语不用点号,是句子不用句末点号(若是问号、感叹号可保留);如要在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后。
    示例  电视剧《关于老大的幸福生活》(以下简称“幸福生活”)在辽宁兴城开机。
    (2)句外括号: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括号内若是句子,后括号前应保留句号等点号,若是几个句子则加几处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
    示例  各国人民间的和平万岁!(长时间的鼓掌)打倒战争挑拨者!(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转为欢呼。)
     (八)书名号的用法
    1.书名号的普通用法
    (1)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示例  《释名•释典•艺》
    (2)书名、报名、刊名、篇名、剧名等简称时仍用书名号,不用引号。
    示例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简称《规定》。
    (3)书名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用双书名号,里面用单书名号。
    示例  《新解〈红楼梦〉》
    2.书名号的特殊用法
    书名号用来标明书名、报名、期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和法规文件等名;而网站名、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单位等名称不能用。
    示例  《文学报》每周四在上海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2: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