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汇总6篇) |
内容 |
以下主题为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为出国留学网编辑特意向您推荐的。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老师在上课时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认识温度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学生讨论后站起来) 好!你们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 看,桌上有三杯水,左边是一杯冷水,右边是一杯热水,中间的是温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 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将左手食指放入温水中,再将右手食指放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不一样) 【评:(1)以做游戏的形式导入,学生较为感兴趣;(2)选手指感觉灵敏的同学,是为下面感觉到的冷热不一样做铺垫;(3)将左右两只食指插入温水,书本中安排是同时插入后,我经过多次实验,感觉一先一后,效果更加明显。】 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右手冷一些,左手热一些) 是这样的吗?可,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冷一些,一只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原先右手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原先左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 噢,是这个原因致使我们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不一样。(板书:冷热)其实,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它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想)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 【评:借助刚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学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温度的心理,激发学生测量的欲望,为学习使用温度计做下铺垫。】 (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特意做了个大模型。 (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C。 (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 (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大家清楚了吗?好!看看老师教具上的温度是多少?(学生读数)改变液柱的高度,学生继续读数。 【评:以往说到科学课,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亲历亲为,动手探究。可是,动手探究不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在提倡动手探究的同时,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讲授教学,在许多情况正是,传统讲授法,也有自己的优势。】 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会),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开始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一至两组测量的数据) 我们发现冷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 1、过渡: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那么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呢?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还是均匀下降呢 2、学生猜测。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快慢,慢快,均匀)教师:为什么这样猜? 【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热水是在渐渐变凉的,但至于怎样变的,学生可能没有细想过。这里教师设问它的温度怎样下降后紧接着追问,使得问题的指向性更明,学生思考的难度大大降低。科学课中的探究并不等同于猜谜语,它是要有根有据的。】 (一)方案设计 4、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 5、学生答:测。 6、师追问:怎么测?我只测一次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一次看不出变化?两次呢?(也不行)那你认为测几次? 7、对,必须经过多次测量,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大家统一一下,测6次好吗? 8、那隔几分钟测一次呢? (1、2、3、4、5) 9、一分钟时间太短,可能不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长了,又怕来不及,我们就隔2分钟测一次吧!为了时间的准确,老师用秒表给大家记时,2分钟时间一到,老师会报时,你一听到报时,就把观察到的温度及时记录下来,好不好? 10、除了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使用温度计) 11、另外,老师觉得大家还需要分工合作,保持安静,仔细观察,有时记录。 【评:教师通过一系列引领性的提问,化解了此次实验中的难点,在宽松和谐的对话中和学生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时刻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互相尊重,也为科学探究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二)实验操作 1、(发材料)小组长上台来领铁架台和一杯热水。 2、你们温度计的液柱还在上升吗?(不升了) 3、好,注意开始记时了,请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填入0分钟对应的格里。 【评: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教师统一计时,避免有的小组温度还在上升时读数。】 4、2、4、6、8、10,观察记录。 (三)交流汇报 1、23组汇报,教师板书温度。其他小组都记录下来了吧!我们来看这两组的数据。大家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2、(先快后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思考回答。 4、为了直观地看出这种变化,我们往往用曲线图来表示。 5、出示小黑板: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 下面就根据第一小组的数据来画曲线图。 6、师生同步作曲线图。 7、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8、大家知道为什么温度变化是先快后慢呢? (热水刚到入杯中时与周围的温度相差较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四、拓展延伸 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2) 课题 《我们吃什么》 【内容分析】 《我们吃什么》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给食物分类、阅读资料、检查食物营养成分、统计与分析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学习阅读食物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信息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这些营养成分的作用,认识食物多样性的作用,以及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它的营养成分和数量。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能用试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3)能按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4)意识到食物多样化的必要性,知道不能偏食挑食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难点: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教学准备】 课件,食物挂图,土豆,萝卜,花生米等食物,碘酒,白纸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反思重构导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吃什么》。(板书课题:我们吃什么) 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新授 一、探究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师:从小到大,我们都吃过哪些食物? 你还吃过什么不同的食物? 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种食物,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人们为什么要吃食物呢? 师:(幻灯片出示一些常见食物图片)这是我们常吃的食物,你能确定一定的标准,给我们常吃的食物分类吗? 二、指导学生给食物分类 师:各小组先讨论,你们准备按什么分类,想一想怎么分才既快又好? 小结:给食物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大家的分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从营养学角度来分类,怎么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40页,自学P40-P41.并思考: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哪些? 教师相机板书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来找一找。哪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哪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脂肪呢?维生素和矿物质呢? 师:同学们,其实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都是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人体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还有一种,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板书:水) 师:下面我们就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再次给食物分一分类。(按照课本42页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 三、探究食物的营养标签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那么,我们经常吃的这些食物(出示包装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提示让学生知道并会看食物的营养标签) 出示一些包装食物的营养标签 提问:看了营养标签,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小结:会看营养标签了,在我们买或者吃这些食品前应该先看看营养标签,这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四、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这些营养成分。请阅读课本41页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师介绍和示范用滴管取、滴古碘液的操作方法,并要求在各种食物上只滴1-2滴碘液,强调不要滴得太多。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因为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所以说碘酒是淀粉的探测器。 提问:我们用手去摸油,会有什么感觉? 花生里有没有没脂? 怎样才能知道花生里有油脂? (引导提示:将花生米放在准备的一张白纸上,用手压,白纸上就出现了油迹,用手摸就会有滑滑的感觉,这说明花生里含有油脂。) 五、科学饮食与身体健康 你最爱吃哪些食物呢? 这些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 你们觉得他的饮食科学吗?你有什么建议吗? 下面以小组来交流:各说说自己最爱吃什么?并讨论应该怎么科学饮食最好。 师小结:不同类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不同的营养。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必需的全部营养。如果我们要想拥有一个健康和充满活力的身体,就千万不能偏食、挑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生说出平时生活中吃的食物 生进行补充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说食物中有营养可以使我们长高,可以使我们有劲,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 能 各小组给食物分类 小组汇报(指名小组代表把本组分的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分类的标准) 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各小组找 小组讨论给食物分类(参照中42页营养成分表)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看包装袋上的营养标签 看营养标签 学生汇报 生认真阅读课本42页检测 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汇报观察结果 滑滑的 有 讨论交流,并进行操作 指名说 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请其他学生来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激起学生研究食物的兴趣 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了解学生对食物营养的认识 明确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明确主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会看营养标签并知道了食物的营养成分 学用简易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 让学生在给同伴间提建议的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偏食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汇报板书设计 我们吃什么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矿物质教后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空气中有什么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对小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会对比不同情况下小车运动的不同,总结出空气对它们的影响 2、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的飞行器要借助空气运动,例如飞机、帆船等;空气也可以对运动的物体形成阻力;了解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中体验科学的无处不在 激发学生对飞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兴趣,产生对人类发明的热爱。 课前分析及准备 长型气球2个、胶带、剪刀、小车模型、卡纸、塑料绳、塑料纸、白纸,相关图片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是来研究空气,研究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作用(1)如果我要大家跑步的时候,拿一把打开的伞跑,你们有什么感觉? (2)为什么跑不快,而且觉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力气当住我们呢?请一位同学在教室外跑跑 (4)为什么不拿撑开的伞跑起来就快点?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气对不同形状物体运动的阻力作用 (1)小组讨论你们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个办法验证你们的猜想 (2)研究P9实验中的第一个问题:哪些条件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3)小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记录。你能验证你的猜想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车运动时,空气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提出假设把讨论的实验方案P73对比实验中的条件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共同研究出结论 3、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飞机有很大的翅膀,但从飞机前面看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现在最快的飞机是什么飞机吗?它是怎么飞上天的? (3)模拟实验,先讲解实验方法,提实验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充气多少与跑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出示飞机正侧面的图片提清楚实验要求,并把实验记录在P73上 4、具体运用 (1)观察P11图片,哪些设计是借助空气或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 (2)你还知道哪些?出示相关图片 三、课外拓展1、制作竹蜻蜓、小降落伞 学生在一年级的自然课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不少学生也都知道空气中是有氧气的,因此本课就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由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入手,然后再认识组成空气的其他一些气体。教学评价及反思 板书设计 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 空气:借助空气运动:飞机、降落伞 减小空气阻力:新干线、飞机机身设计 发现了实验活动中学生使用火柴时的安全隐患。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少有机会接触到点火柴再加上他们中的多数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所以虽然在实验前我已经教给了学生们安全使用火柴的注意点与小窍门,还反复强调了安全性,实在害怕不会点的同学就不要勉强,让组里能干的同学点火柴,但是在个别班级个别小组的学生点火柴时还是有人手被烫到,甚至有人紧张得把放火柴梗的小烧杯也给甩掉而打碎了。这也给我又提了个醒,放火柴梗的小烧杯最好换成小铁罐,每一组还要准备一块湿抹布,以防万一。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当要掌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读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4.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能说出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 3.看到课题,使你有哪些问题想问? 4.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通课文,讨论科学怪人是谁?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划出有关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⑵标出自然段序号,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词黑板,重点指出纽、当的读音。 ⑵学生描红。 ⑶再指读课文,正音。 三、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1.课文那几段写了科学怪人怪在哪里? 2.头尾两段分别写了什么? 3.课文的结构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科学怪人怪在什么地方? 2.能说出科学怪人为什么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我们这次学习的课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他很有趣的的一面。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开文迪许的怪?默读1-6节。 2.讨论,让学生概括地说一说,依次板书,讲解3、4、5节,每一节开始都用最简洁的句子把这节的意思概括出来了,这叫做总起句。齐读这个总起句。 3.具体分析2-5段 ⑴第二节略讲,指导朗读。 ⑵指读第三节,怪在那里? ⑶指读2、3节,初始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特别比较也字去掉是否可以?从而让学生明白,用上也字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自然。 ⑷指读第4节开文迪许珍爱图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训练朗读、说话。 出示他自己--也要办理以下手续同样讲清也字作用。 ⑸的5节写得很生动,让学生读中体会开文迪许的怪。 4.综合分析1-6节。 ⑴第1节与2-5节是什么关系?第6节由于它们是什么关系? ⑵抓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开文迪许与其说是科学怪人,不如说是科学巨匠。 三、课堂练习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空气的性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课前分析及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2、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板书课题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演示实验方法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教师演示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板书小组讨论,作记录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原因,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看似容易的实验,但是实验原理的揭示和上一个实验不同,学生要自己发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气的重量 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有质量把讨论的方案记录在小组讨论板上请学生演示按照活动设计完成实验或用天平也可以板书质量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从生活体验中发现现象强调口一定要扎紧分发针筒板书不能随意缩小这个空气的性质比较难以说明。学生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不容易说出来。自我设计实验是让学生体会解方程验算的过程,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安排 4、理论运用实际(1)制作空气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 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 ①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②室外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人开枪可放在课后,教师演示一个也行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 三、课外拓展 1、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学生提出要把杯子倒下纸才会湿,但又说不出原因。学生觉得很有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学生对空气所占据的空间能被压缩,但不能随意压缩,不理解,也表达不清楚。教学评价及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吗 性质:要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课前分析及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是会流动的吗,又是个问题,先来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板书课题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体验板书流动的空气风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冷空气是下沉的板书热空气演示P6实验二小组先实验再讨论,记录观察结果适当点拨让学生自我总结板书上升板书猜想答案(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用实物投影展示把观察结果写在P72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画流动图板书热气球孔明灯 三、课外拓展1、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这里学生对热空气会往上流动还不是很理解,从而使学生产生了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演示了孔明灯并重点讲解了利用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会下沉的原理,来正确使用空调的方法。教学评价及反思 板书设计 空气是流动的吗 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热气球孔明灯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