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3篇
内容
    厚德,示学生做人之本。身为教师要学会编写有自己风格的教案。教案的优点在于课程的系统化!那么优秀的教案还有哪些亮点呢?以下内容是编辑特地整理的“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 篇1
    参与人员:大班全体幼儿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准备:
    事先进行地形勘察,了解山路情况。
    班级准备:
    1、让家长了解此次活动和意义
    2、幼儿带好水、小零食,穿简便的衣服、鞋子,便于步行和登山
    3、人手做一朵小白花
    4、进行安全教育
    过程:
    一、谈话,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初步感受清明节的习俗。
    二、出发前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引导孩子遵守纪律,提高出行的安全意识。
    三、步行至戚家山,登山到山顶烈士墓前。
    四、祭扫烈士墓
    1、了解烈士的光荣事迹
    2、向烈士献花致敬
    3、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
    五、休息,吃点小零食
    六、踏青:欣赏戚家山的春景、留影
    七、整队回幼儿园
    八、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9:00准时在操场集合。
    2、出发前注意清点人数,活动结束后也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阿姨跟好队伍,保证幼儿安全。
    3、扫墓期间,全体师生严肃认真,不讲话,不嬉戏,不追逐,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4、回来后引导孩子将感想记录、分享。
    小百科: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清明节来了,风和日丽的春天也就真正开始了,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们小、托班组织幼儿进行有关清明节的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大班小朋友放风筝等活动,初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二、活动目标
    1、能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和其它节日在气氛上的不同。
    2.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三、时间及地点
    1、观看视频及包饺子活动时间与地点:
    4月3日上午:各班教室
    2、观看放风筝的活动时间:
    4月1日上午:小一班、小二班、(观看大一班);
    4月2日上午:小三班、托一班、托二班(观看大二班);
    观看放风筝的活动地点:马山小学操场
    四、活动主题
    听故事、品艾糕、观纸鸢。
    五、活动对象
    小、托班全体教师和幼儿
    六、活动形式
    游戏教学活动
    七、活动安排
    (一)、活动准备:
    1、清明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活动片段。
    2、联系食堂,准备制作艾饺的材料:面粉、艾草、糖。
    3、联系大班教师,约定放风筝的时间。
    (二)、活动具体流程:
    1、观看清明节的相关视频,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活动。
    2、教师包艾饺,幼儿观看,了解艾糕的制作步骤。
    教师安排:
    小一班:主配班老师、中一班空课教师
    小二班:主配班老师、中二班空课教师
    小三班:主配班老师、中三班空课教师
    托一班:主配班老师、大一班空课教师大三班空课教师
    托二班:主配班老师、大二班空课教师办公室相关教师
    3、幼儿品尝艾糕,享受艾糕的美味。
    4、观看大班小朋友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大班清明节活动教案 篇3
    一、教案前言
    清明节的风俗很多,一般的人们会放风筝、插柳等,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清明节荡秋千,荡秋千大家都知道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学会荡秋千,并认识清明节荡秋千的意义,让清明节的意义更深入孩子的内心。
    二、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三、教案准备
    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四、教案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清明节)
    “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 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
    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五、总结
    秋千,古字两字均有“革”字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获得高处的食物,在攀登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最早称之为“千秋”。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