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有关元旦古诗大全(汇总20首) | |||||||
内容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学习了大量的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元旦古诗词吗?急您所急,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有关元旦古诗大全(汇总20首)}”,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曹植的《元会诗》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真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磐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家容贵,寿考无疆。 元会,又叫正会,是古代元旦的宫廷贺岁礼。既然是宫廷礼,自然规模宏大,隆重非凡。 魏国大才子曹植这首《元会诗》,详细记录了三国时期的魏国元会习俗。 一年之始是良辰吉日,皇帝在高高殿堂上设置了宴会。文武百官按地位排列,井然有序。他们穿着鲜艳干净的衣服,喝着上等美酒,吃着佳肴美食,听着笙瑟古筝的美妙音乐,欢声笑语不断,尽情享受元旦的喜庆。 从艺术角度,曹植这首诗不是好诗,但却是一部优秀的时代纪录片。 2. 辛氏的《元正》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这首诗是晋代人傅克的妻子辛氏写的。所谓元正,也是元旦的别称。 辛氏说:元旦是一年佳节的开始,喜庆盛宴由此拉开帷幕,大家举起酒杯庆贺,所有人都是同样的欢乐祥和。 这首名不见经传的小诗,记录了晋代人在元旦普天同庆的欢乐气氛。 3.孟浩然的《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盛唐田园诗人孟浩然这首元旦诗,记录了元旦前后的天文变化:元旦前,北斗七星的斗柄还指着北,但元旦过后,就指向东方了。 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孟浩然在这两句诗里暗示:春天要来了。可能是因为元旦前后天气不错,有利于农事,所以农民们预测今年会是丰收年。 4.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所有的元旦古诗词里,王安石的《元日》是最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描写了元旦节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景象。 在王安石的妙笔下,我们可以精准还原北宋时期的元旦风情: 在阵阵爆竹声中,告别旧的一年。人们沐浴着春风,畅饮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进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换春联。 诗里提到的屠苏,是中国古人过年时饮用的屠苏酒,又叫岁酒。屠苏,有说是一种药草名,也有说是古代的房屋名,因为在这种房里酿酒,所以称为“屠苏酒”。这种酒据说是汉末名医华佗发明的,可以驱邪气、防止生病。 第四句的桃符,最早是挂在大门上的两块桃木板,上面画着门神或写着门神的名字,用来辟邪。后来,随着春联习俗的流行,古人用桃符两个字,来指代春联。 5.陆游的《已酉元旦》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陆游笔下的这个元旦,天气很不错,一场夜雨融化了残留的积雪,灿烂的朝阳将阴霾一扫而空。诗人兴致大发,呵一口热气,挥起毛笔书写春联。 写完之后,他开始喝椒酒。这是用椒类泡出来的特制酒,古人会在农历元旦向长辈献上这种酒,以示祝寿、拜贺之意。陆游不胜酒力,喝完之后醉态可掬,脚步不稳,走过花丛的时候都歪歪斜斜了。 6.刘克庄的《丁卯元日》(十首其一) 真率会居同社长,屠苏酒让一家先。 垂髫孙各欣新岁,华发翁偏惜旧年。 南宋人刘克庄这首诗,除了元旦喝屠苏酒的习俗,还提到了一种特殊的民间活动——真率会。什么是真率会呢? 这是北宋年间一种老朋友聚会,由大文豪司马光创办,其特点是朴素简便、不拘礼节。 诗的后两句写了不同年龄人群面对新年的心态:小朋友们开心,老人却宁愿停留在旧年,因为新年来临,意味着又老了一岁。 7.瞿佑的《屠苏酒》 紫府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绛囊。 金液夜流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元末明初瞿佑的这首诗,就是一幅民俗风情画,详细描绘了屠苏酒的背后典故。 “紫府仙人授宝方”是说屠苏酒是仙人送的秘方,当然这是一种传说。 “新正”,是元旦的又一个别称。“先许少年尝”,是屠苏酒的喝酒顺序。古人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来喝屠苏酒。为什么?因为孩子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值得祝贺;而老人过年又老了一岁,他们排在后面喝,隐含着晚一点变老的愿望。 古人做屠苏酒,需要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等材料,把这些中药放入袋子里,在除夕夜丢入水井,元旦那天取出药材泡过的井水,兑着酒一起喝,诗里的“绛囊”、 “金液夜流千尺井”,就是这种制造工艺。 等到屠苏酒做出来,就可以日日持杯、探访醉乡了。 8.文征明的《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古人拜年,跟现在有点像,对于最好的亲友,当然要带上礼物当面拜访,聊天喝酒。但如果是那些没那么熟的人,或者朋友太多,拜不过来怎么办? 现代人是发微信、发短信、打电话、发邮件,古人是投拜帖、送贺卡,宋代称为“飞贴”,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留在别人家里,就当是拜过年了。 明朝也沿用了这种习俗。文征明这首诗,写的就是送拜帖的习俗,用诗里的话,不求见面,只要通谒。当诗人一朝醒来,发现家里堆满了名贵的拜帖,他也用同样的方式,给别人回了拜年帖,然后感叹说:世人只会觉得这种形式有点简慢,怎么不觉是一种没有意义的虚礼呢?文征明的疑惑,其实现代也通用,就好像你给朋友圈的所有人群发一条样板式的拜年短信,到底是有诚意还是没诚意呢? 9.查慎行的《凤城新年辞》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查慎行这首诗,写的是清朝妇女在新年前后的生活状态。 她们一年到头都忙累,只有到了新年前才有空做做针线活,收拾自己的形象。她们做首饰,试新衣,穿着彩色服饰,头戴漂亮发簪,争相打扮。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新春佳节闲适喜庆的气氛。 10、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1、《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12、《元旦试笔(选一)》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3、《蝶恋花·元旦》 宋·黎廷瑞 密炬瑶霞光颤酒。翠柏红椒,细剪青丝韭。 且劝金樽千万寿。年时芳梦休回首。 小雨轻寒风满袖,下却帘儿,莫道梅花瘦。 万点鹅黄春色透。玉箫吹上江南柳。 14、《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5、和人元夕 王之望 长安百尺朱楼高,传筹夜酬闻鸡号。 金吾驰禁玉漏永,九衢遍走狂欢遨。 访寻三曲选清唱,交结五陵皆大豪。 笑将千金买斗酒,轻若九牛亡一毛。 赋诗更作文字饮,止酒一篇羞和陶。 笔端百韵斗奇险,坐上几人推俊髦。 万事转头成短梦,十年屈指如奔涛。 祗今衰老但悲感,长歌终日弹豪曹。 16、凤城新年辞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7、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18、《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20、岁旦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寿自长。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