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圆的认识教案2000字精选 |
内容 |
圆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每人一根毛线、3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 教具准备:两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比长短,引入新课 1、师:你们都有一根毛线(黄色、弯的,长短不一),老师也有一条毛线(红色,弯的)。你能说出老师的毛线和你的毛线比,谁的毛线比较长吗?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和老师的比,其余学生作出判断) 生1:红线长。生2:黄线长生3:一样长生4:不好比较 师:同学们的意见这么多,谁的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 生:把线拉直 师:好办法!(捏住线的两头,把红线拉直,贴于黑板上,把学生的黄线也拉直帖于黑板上,不对齐) 师:现在两条毛线都变直了,谁的毛线比较长? 生:不好比较 师:怎么办才能让我们很明显地看出哪条线长呢? 生:把线的一头对齐。 教师把线的一头对齐,学生发现红色的线比黄色的线长。 师:对了,红色的线从这个线头开始(点上一点),到这个线头(点上一点)结束;黄色的线也从这里开始,到这里就结束了,所以说红色的线要长一些。 2、揭示线段的概念 师:像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就叫它"线段"。 师:这条红色的线是一条(线段),它从这个线头开始,到这个线头结束,这两个线头在数学上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端点"。这条线段上有几个端点? 这条黄色的线也是一条(线段),它有几个端点? 师:看来,线段不但是直直的,还有(2个端点)。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师:观察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不是一条线段?(弯的,不是) 怎样让它成为一条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指名汇报) 师: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的线段比较长? 师出示一条蓝色的线(弯的) 师:这是不是线段?怎样使它成为一条线段?(拉直) 变换线段的摆放位置,使学生体会虽然摆放的位置不同,但还是线段。 师: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边也是线段,如:数学书封面这条直直的边就是一条线段(指名学生说出线段的端点在哪里)。 学生活动: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线段,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线段。 4、根据线段特征,学画线段 师:因为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在数学上我们就用这种漂亮的图形表示(出示:-------) 师:谁知道是怎样画出来的呢?需要哪些工具?(直尺) 如果没有尺怎么办?(数学本的一条直边、笔盒的一条直边…) 请学生尝试画线段。 展评学生画的线段。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画线段的方法:(1)先画一条直直的线,再点上两个端点;(2)先点上一个端点,再画一条直直的线,最后再点上一个端点;(3)先点上两个端点,再在两个端点之间连上一条直直的线。 二、练习 1、"想想做做1" 下面哪些是线段,是线段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学生汇报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想想做做2" 师:图形中也有线段(出示一个正方形),它是什么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学生数,教师指导按序数。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2"。 3、"想想做做3"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画线段了,现在你能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吗? 学生动手画线段,指名板演。 引导学生总结: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4、"想想做做4" 师:如果加上一点,有三点,连接每两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可以画出什么图形? 学生尝试画。 学生汇报结果。 5、"想想做做5" 师:如果再加上一点,有四个点,连接每两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 学生猜想 学生尝试画一画。 学生汇报结果。 6、折一折,强化线段特征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它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端点各在哪里? 现在,老师再给你变出一条线段(边说边折),老师折的线段在哪里呀?(指名摸一摸) 师:请你们折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长的线段。(学生折一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你们能折一条比老师折的还要短的线段吗?(学生折一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你们能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吗? 学生尝试折。 指名汇报结果。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它上面有线段吗?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 指名汇报结果。(强调:圆形对折后,折出的线段最长。) 三、全课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课堂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由于年龄特征,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重认知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悟线段特征 传授知识,不但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为了教学"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首先我让学生从内心里就产生一种"必须让线段直的"这种需求,例如:"学生1要和老师的毛线比谁的长,可是两条毛线都是弯的,不好比较",这时现实与学生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学生心里自然就产生了化曲为直的想法。这是多么好的教学契机呀!我趁热打铁揭示了线段是直的这一特征。 2、注重实际操作,使学生体验线段特征 "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为了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我在本课中采用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为了认识线段的两个端点,我问学生"这条毛线有几个线头";我强调"捏住两个线头";提醒学生"捏住两个线头把毛线拉直"。在教学画线段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画,并且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画线段的3种不同方法。为了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线段,在平面图行上找线段,在长方形纸、圆形纸上折线段。 2、注意创设情境,感受理解线段。 在认识线段的特征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段,说一说、摸一摸身边的线段,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了线段的特点,使他们发现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体验让他们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 教材只有半页的内容,如果为了背出线段是什么,画一画线段,那不是难事,但线段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结合情境感受线段,理解它的意义,使学生看得着,摸得到,用得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想象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3、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自主。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他们总能发现一些新点子,让我感动不已。例如,线段是可以度量的;又如画线段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不是教师讲的,而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的劲头自然就足了。 圆的认识教案 篇2 备课笔记 备课时间:20xx年月日总备课第课时 单元、章、节第九单元课题复习角和认识方向 课时3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七个方向。 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我们前面学习了角,角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2.提问:角分几类?怎样的角是直角?请你用两个手指搭出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你有什么办法?怎样的角叫锐角?怎样的角叫钝角?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1)的图形,提问:左图中有几个角?是直角的在教材上画上标记。其他的角是什么角? 2.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2)的图形,提问: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图中找出3个直角吗?找到后同桌互相交流。 3.接下来我们复习“认识方向”。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方向? 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提问:三个小朋友的家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能说说他们上学的路线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5.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小组选择几件物品,先估计高度,再测量高度,注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读题,并独立解答。 交流订正,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小组内了解每个同学家有几口人,把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填表。 提问:你们小组里几口人的家庭个数最多? 4.完成“期末复习”思考题。 教师带学生分析题目:十几个球,是3的倍数,可能是?(12个、15个、18个)取4个球余2个,说明这个数除以4余2,口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球?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授课时间:20xx年____月日 圆的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评析: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 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评析:这里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评析: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师: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你桌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写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比比看谁写的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评析: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要在钟面上每天转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评析: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评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为学生再次积累感性认知。]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看大屏幕,时间老人还给我们送来2个钟面,你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几时,并说说这时候你该做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6时和12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师: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生:6时整。 师:谁有补充? 生:早上的6时整。 师: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3.手势游戏: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3时、6时、9时、12时) 4.下面,我们来玩个拨钟表的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在钟面上拨针,另一个人说时刻,交换练习。 5.我们来玩个小品好不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几个动作,你猜他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闹钟拨出时刻,谁最先拨好就上好闹钤。 (1) 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 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3) 读书: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 (4) 吃饭;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表演的小品真精彩,拨出的时间也很合理,一节课马上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四、全课总结。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节课,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那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总评: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李老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5.整节课收放自如,学生和谐发展。师生角色分明,关系亲切融和。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境,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圆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出示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要求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分别由几条边组成(并作为练习从图形中找线段的素材)。以五边形为例,说明组成这些图形的边也是一种图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认识线段 (一)、感受线段的“直、两个端点” 1、老师出示一根毛线。老师手中拿着的是什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毛线,放在桌上,看一看是什么形状?(弯弯的),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指名到讲台前示范)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拉、用点力) 2、学生在位置上演示,指名上台演示,并交流:大家看看,原来弯的已经变了,要想拉直,应该怎么做?(捏紧,用点劲拉)。 3、揭示线段的初步概念。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课题:线段。)变换不同方向,认识线段的初步特点。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读两遍。 5、出示投影,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手捏紧的两头,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线段的端点。几个端点, 6、结合刚才的交流,看着这条拉紧的线,谁来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直的、两个端点)(反复指名说),教师可以画出线段和端点。 7、请大家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一题。交流时紧扣线段的特点。 (二)、找线段 1、过渡: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中像直尺、三角板的边都是直的,它们的边有两个端点,所有我们把这边看成线段。用实物指边和端点。 2、那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小朋友们找一找。(生说说: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课件出示图片)如:门框的边、楼梯台阶的边、屋檐的边、护栏的栏杆、桥的牵拉绳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线段。大家真棒! (三)、折线段 (出示正方形纸)这是什么图形?我现在把它对折,抹平,中间出现了一条折痕,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为什么?指名说,并演示说。(直的、有两个端点) 1、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这一条同老师一样的线段。(便于学生折长或短线段比较。) 2、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 学生折后,与老师的比较。 3、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折痕吗? 学生折后,与老师的比较。 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 (四)、画线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的特点(特点可以再强调一下),那你能 自己画一条线段吗? 可以用什么工具画?怎样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学生说,老师演示3中画法:1、先画中间一根,在把两个端点;2、先画两个端点,再画他们之间一条直直的线;3、先画一个端点,画直直的线,再把另一个端点补充完整。) 学生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方法画一条线段。 (五)图形中的线段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图形,它们的身上也藏着线段,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题,第一个图:什么图形?有几条线段?上黑板指出来,注意按照顺序数。 出示第2题(课始的复习图形),完成作业纸,并指名说 拓展两个稍微难点的图形。 (六)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3 几个点,你能把这两点练成线段,连接着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快速的完成作业纸的第三题。 2、出示想想做做4 师:给你三点呢?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完成作业纸的第4题 3、出示想想做做5 师:给你四个点呢?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看看能画出多少条线段?学生完成,(展示作业),出示学生画4条线段的图形,大家看看对不对?有什么想要说的。请小朋友们观察,是不是两点之间都已经连成线段学生说。指导从外到内,其次是按照顺序连。拓展给你五个点呢?欣赏有线段建筑的图片。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圆的认识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 难点:认识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关键:认识钟面,学会看整点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钟表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只有认识它,才能更好的利用它。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1.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钟面。 2.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钟面。 三、认识整时。 1.认识指针指示的整时。 (1)播放录像。提问学生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口答,贴出相应的钟表。 (2)学生观察这三个时刻,分针,时针分别指在哪里?教师板书 (3)比较三个时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得出结论并板书: (5)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2.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 3.动手拨钟表。 四、认识大约几时。 1.借助上一环节拨7时,出示两钟表:一个是7时不到一点,另一个是7时刚过一点。问学生是不是7时?教师指导学生接近7时,可以说大约7时。 2.说说书上85页第3题的钟面大约是几时。 3.小结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位好朋友啊?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制钟表,升华知识。 伴随《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谈话:认识了钟表,我们再回到钟表店,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每人做一个钟表,就让时间停留在你最喜欢的一个时间上。(学生做好后交流)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