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3中考语文备考:第四单元试卷7(九上)
内容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6分)
    汲取( ) 机械( ) 锲而不舍( )
    诓骗( ) 脂粉( ) 孜孜不倦( )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上打上“×”号,并将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4分)
    根深蒂固 轻而义举 袖手旁观 文彩藻饰
    开卷有益 故弄悬虚 穿流不息 不求甚解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实业家。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不求甚解》的作者是邓拓,他的代表作是《燕山夜话》。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作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
    4.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3分)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
    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
    二、现代文阅读(38分)
    (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 迅)(19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是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国人信仰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
    → →
    6.哪句话是作者要驳的论点?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3分)
    7.文章揭示的敌论据是 。(3分)
    8.“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如果删去前半句“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行不行?为什么?(4分)
    9.文章所提出的正面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证明正面观点的?(6分)
    (二)沙漠玫瑰的开放(19分)
    龙应台
    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地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的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松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3个疯狂地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那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线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10.作者开头说“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依据文意,“另外一种说法”是什么?(3分)
    11.请根据文章,概括沙漠玫瑰的几个特点。(6分)
    形状:
    颜色:
    生命力:
    1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①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
    ②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③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惊天动地。
    C.从一蓬枯死的干草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给一种普通的地衣起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子罕以不贪为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②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
    注:①子罕:宋国大夫。②稽首:古时的一种礼节。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宋人或得玉( ) ②尔以玉为宝 ( )
    ③弗受 ( ) ④使玉人为之攻之( )
    15.“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句中两个“若”意思不同。第一个“若”意思是 ,第二个“若”意思是 。(4分)
    16.子罕认为接受宋人之玉,结果便会“皆丧宝也”,你对此如何理解?(4分)
    17.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四、写作(3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敏因多读课外书没多做课外练习而遭到母亲的责备;王军因捐款100元帮助失学儿童而被有的同学说成是“傻子”;工程队挖开刚填上不久的一条路铺设煤气管道而引起过往行人的不满。小敏、王军、工程队做得对还是不对呢?
    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人们常面临着“对与错”的问题,请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经历的事情、编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等。写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写议论文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
    第四单元A卷
    一、1.jí;xiè;qiè;kuāng;zhī;zī 2.义—易;彩—采;悬—玄;穿—川 3.D 4.C
    二、(一)5.自夸→信国联→求神拜佛 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7.自夸地大物博,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8.不行。因为作者批判敌论证是就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而言,如果删去就会变得以偏概全。 9.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
    (二)10.用沙漠玫瑰开放的故事,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或:告诉人们,了解一个事物的历史,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11.①形状:松枝形状,干枯时如一蓬干草,张开有玫瑰形图案。②颜色:开放呈绿色。③生命力:整个浸泡在水中8天就会完全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 12.①邻居没有看到沙漠玫瑰开放的全过程,只看到开放时的沙漠玫瑰。②沙漠玫瑰的复活开放展示了生命诞生的全过程。③我们知道沙漠玫瑰最初一蓬干草的模样。 13.C E(提示:A.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应该历史地看待事物。B.应是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D.沙漠玫瑰之名是原来就有的,不是作者命名的。)
    三、14.①有个;②你;③接受;④雕琢 15.你(或:如果);比得上 16.因为各人对“宝”的看法标准不同。宋人以玉为宝,送给子罕,便失去其宝;子罕以不贪为宝,接受宋人之玉便为贪,即失其宝。 17.他以不贪为宝,具有崇高的品德修养和清正廉明的人格精神。
    四、18.略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