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1篇 |
内容 |
作为一名教育引导学生的教师,教学中要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怎么才能把这一篇教学设计写好呢?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阅读图意进行数据分析,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表之间的内在关系,填写复式统计表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观察、提问 1情景引入:本学期我们四年级同学们都积极报名参加了课外活动,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老师作了下面的情况统计: 1、给出四(1)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单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再给出四(2)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单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二、阅读、交流 1、师:佳佳想比较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怎么办呢? 2、师:为了便于比较两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可以把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操作:在四(1)班的统计图中添画四(2)班的内容 师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3、请你描述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你现在又有哪些新发现? 4、回答问题: 1)、电脑组在哪个班比较受欢迎? 2)、哪一种活动两个班的人数相同?共有多少人? 3)、四(1)班参加舞蹈队的人数比四(2)班少多少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于联系呢?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有什么优势?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可以发现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情况,有着更大的作用及意义。 四、练习、应用 1、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表示20xx~20xx年到某市旅游的人数。纵轴表示人数,横轴表示年份。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回答问题: 1)纵轴表示人数,每小格代表多少万人? 2)20xx年乘火车去该市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3)这三年乘飞机去该市旅游的约有多少万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下图是某校四年级学生最爱吃的蔬菜统计图。(每人选1种) 阅读、分析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 1)、看图填统计表 2)、交流: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 3)、回答问题: A、四(1)和四(2)班各有多少人? B、喜欢吃芹菜的比喜欢吃萝卜的少多少人? 4)、交流:回答A、B两个问题时你是选用图还是表来查找所需信息? 5)、比较: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6)、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描述及收集信息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新数学读本》第八册p1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用途。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够在彼此研究和相互学习中完成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程目标 反思 一、激趣引入 1.出示主题图后,请同学们观察。 2.指名说出图中所表达的内容,并猜猜这里面蕴含了哪些数学问题。 3.提出问题:超市中哪些饮料销量好?哪种饮料存货多?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如下图: 牛奶 冰红茶 菊花茶 橙汁 购入/盒 40 60 54 40 售出/盒 32 60 50 18 4.如何才能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出这些数据的增减变化呢? 5.揭示课题: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观察、提问。 激起学生对探索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二、探索新知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如果要制成条形统计图,哪些地方与单式统计图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学生反映讨论结果. (1)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3.在教师的示范下,与学生一起尝试制作完成饮料购入与售出数量统计图。 4.请说说,哪种饮料应该增加购入量?存货还余多少? 学生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复式统计图的制作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出步骤。 学生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说出优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 学生先自学再尝试制作,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与反思 1.出示某地气温表统计表。 2.观察分析数据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1)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回答什么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作业 1.通过这一节课我们研究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书上第112页作业 独立完成 培养归纳能力。 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4 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106页做一做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体会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平均数,根据相关数据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像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 2、绘制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学指导: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平均数、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平均数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利用平均数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2、注意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和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4课时+活动课: 第1课时 平均数(1)……………………………………………………………1课时 第2课时 平均数(2)……………………………………………………………1课时 第3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1)…………………………………………………1课时 第4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2)…………………………………………………1课时 活动课 营养午餐——第二食堂…………………………………………………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平均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 (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 (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 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 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生: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 生:怎样计算平均数? 生: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 ……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讲授: (一)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师: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 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 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 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2、方法总结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他们不一样多。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 师:怎样移动? 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 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 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生:同样多。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 师: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4。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14+12+11+15)÷4=52÷4=13(个)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52表示什么? 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 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 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利用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方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频道小编推荐: |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7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 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2000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20xx年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xx年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参观了苹果园,我们再去逛逛花卉生产基地!出示课件 (1)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m2。 (2)每年的种植面积是多少? (3)20xx年的种植面积是20xx年的()倍。 (4)如果每平方米的收入大约是100元,20xx年的总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2.逛完了花卉基地,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最近我国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知道是什么吗? 是的,5月12日四川汶县突遭地震,无数间房舍倒塌,数万人民命悬一线。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请看,这是一些学校的捐款情况。 学校红旗小学萌芽小学铁路小学育才小学 钱数(元)300010002000700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捐款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鼓励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及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难点:直条比例的确定和绘图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部分例题和习题所需的统计图、彩纸、香糊 2、学生准备:①课前调查:学校各年级人数 ②工具:小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导入 (1)制作活动 (2)导言并展示 (3)举例 二、探究新知 1、用对比的方法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 1、用较快的速度展示部分平面图形。 2、引导学生想出统计的好办法。 3、教师用较快的速度再展示一遍。 4、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把统计的数据展示出来。 展示常用的三种统计图 质疑:日常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统计图? 1、出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2、出示规范和不规范的条形统计图。 1、观看并统计各种平面图形的数目。 3、自觉合作、交流。 4、合作再统计。 5、制作、交流、汇报。 学生回答(可能会回答在报纸、电视、刊物等方面) 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实践活动一 (制作全校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图) 三、能力训练 (实践活动二) 3、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介绍、提供制作材料。 (纸张、彩色纸条、胶水、尺子、剪刀......) 2、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 4、引导学生小结制作步骤。 5、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1、引导学生将本人在春节期间花钱购买哪些物品(如学习用品、玩具、零食......)写一份调查报告,并制成统计图。 2、巡视指导。 汇报观察情况 1、选择本学习小组喜欢的制作方式,制作条形统计图。(可以做一做,也可以画一画......) 2、评价作品。 3、交流制作经验,小结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垂直的射线;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枝条的宽度和间隔;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4、回答观察后的发现。 (某个年级的人数最多,(某个年级的人数最少 ......) 1、通过条形统计图将本人花费的钱数展示给大家。 2、同桌说说发现的问题并谈谈想法。 3、说说建议和倡议。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总结提高 五、拓展延伸 质疑: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1、布置P56页的做一做 2、布置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谈谈学习所得。 1、独立完成p56页的做一做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例1,及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认识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图上画出条形,表示要说明的数据.能看懂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能力: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渗透礼仪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师:(出示全班同学的生日表)谁能看着这张表马上告诉大家,咱们班同学生日在哪一季度的人数最多在哪一季度的人数最少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啊(数据太多太杂乱了)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一目了然呢 生:可以制成统计表. 师:是的.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统计表的制法,那就请你们同桌合作完成统计表.(广播1人的)现在你能回答刚才那个问题了吗 生:回答. 小结: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统计,知道整理出的数据可以制成统计表,了解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新课 师:那这样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还有没有别的表示方法呢 生:还可以制成方块统计图. 师: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以个方块表示5人, 师:的确这种统计方式也是我们常见的,就按他说的,一个方块表示5人,制成方块统计图,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谁来说说你从图上看懂了什么 生:略. 师:你认为用图形来表示与上面的统计表比较,它有什么优点 生;形象具体,很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师:看来这种方块图还是比较好的,(出示图2)现在你们就用方块图帮老师一个忙,在本子上把这张表格也制成方块图(给你们2分钟) 生:为难. 师:怎么了有困难吗 生:数字太大,要画的方块太多了. 师:那据你们了解,还有别的统计图可以来试一试吗 生:有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师:大家的知识可丰富.原来统计图还有很多种呢我看到大家已经把各种统计图放在作品区了.那我们就一起去带着问题去看一看吧.问:那你认为哪种比较适合来统计我们今天的内容:五2班同学生日. 生:自己浏览. 师:大家都选好了吗请大家在网上投票.{广播}然后说说原因.(网上投票)〔准备开始〕 师: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选择条形统计图呢 生:因为很容易看出在哪个季度的生日人数多. 生:方块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很相似,把小方块连到一起就成可条形统计图了. 师:那就尊重大家的意见,我们就先来认识条形统计图,其它的以后再认识.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这幅条形统计图{广播}仔细观察并讨论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哪些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生:互相交流. 师:现在你应该比较了解你的条形统计图了吧.谁来说说看给从图上,你能看懂什么 生:介绍条形统计图.(教师出示) 师:根据学生的介绍,穿插讲授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师:那现在把我们的生日统计表画成条形统计图,你来想象一下,图上应该有些什么 生:标题五年级二班同学生日时间统计图,日期,单位,横轴,纵轴 师:请大家进入条形统计图,看看图上已经有了什么 生:回答. 师:你能完成这张统计图吗 生:自己完成. 师:你在图上画了什么 生:条形,数字 师:你的条形的高度是根据什么来定的为什么要标上数字 请其它学生提出意见后大家自己修改. 生:回答填空题. 师:关于这张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生:提出问题.互相回答. 师:现在我们又认识了条形统计图,那请你把三种图进行一下对比你觉得怎么样如果给你在三种中选择一种,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 生:略. 小结:条形统计图很容易比较数量的多少,知道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多,哪个季度过生日的人数最少.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师:刚才我们已经在电脑上制作出统计图了.如果要你动手用笔来画一画,行吗 生:在书上完成.(展示一人的,评价,你能从图上看懂什么)出示做好的(和网上对比,修改.) 3,出示奥运金牌统计表.请学生说说表的意思,再完成统计图. 最后20xx年的金牌数,请你根据前几界的情况估计一下,再做.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07年的苹果产量是2004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习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 认同率% 实验班(40人) 39 97、5% 对照班(40人) 33 82、5%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75~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你们知道世博会吗?20xx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 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20xx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投票决定20xx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5个城市竞选,我国的上海市经过4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出示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②条形统计图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③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4)教师小结: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线,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线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5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图纵轴上1格只表示1个单位。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里交流统计图的完成情况。重点检查:①直条高度是否正确②是否把数据表在直条上面。 (3)提问:你从统计图里知道些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再全班汇报。 (4)提问: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看看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使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可以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3.阅读你知道吗?。了解世博会的简要情况。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做做想想第1题 (1)谈话: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与前两副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没画表格,只画直条)用尺子比量一下直条高度正确吗? (2)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说一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②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完成做做想想第2题 (1)谈话:这幅统计图与上幅统计图又有什么不同?(这幅统计图中的直条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这是一种艺术的画法,还有的画成长方体,这样的画法更形象,更生动。 (2)提问: ①我国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底? ②20xx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做做想想第3题 (1)学生自己完成统计图。 (2)在小组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 ①制图日期填写了吗? ②直条的高度准确吗?直条美观吗? ③标出数据了吗? (3)提问: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 4.完成做做想想第4题 (1)提问:这幅统计图与前几幅统计图相比,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这幅统计图的刻度在横轴上,项目在纵轴上) (2)交流四条河流的长度。 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 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3)各自完成统计图。 (4)同桌互相检查作图情况。 四.总结评价,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你是怎样获得的?请告诉大家通过介绍我国上海获得20xx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可以使学生感到兴奋和自豪,从而激发学生迫切获得新知的兴趣。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