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荐]《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精选 |
内容 |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老师要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上课内容。我们为你整理了以下的“《《惠崇春江晚景》教案》”,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1)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2) 讲完《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首先是正讲课时,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说春江水暖鱼先知,怎么说鸭先知呢?”我当时一怔,有点措手不及,不过表扬了她之后,解释道:鱼在深水中,水里的温度变化不大,鱼不太敏感,所以,还是鸭先知。如果在表扬这位提问的同学时,也提出:对啊,同学们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鱼先知还是鸭先知呢,诗人苏东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来就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一时一地一节课引入了广阔的生活时空及网络天地,从而实现综合性学习。学生探索的意识与质疑精神也会倍加鼓励,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可见只有开阔视野,才会让师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课只要精心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道这首诗是苏轼题在宋代画家惠崇画的画《春江晚景》图上的一首题画诗。简单了解苏轼诗的艺术风格。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激发学生对诗歌文化的热爱之情,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说出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词,而且我们还一起学习了杜甫的诗歌《绝句》,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生一起背诵) 很好!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总是以它独特的生命之色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呀可是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以及散文方面都颇有造诣,与父亲和弟弟合称“三苏”。请你猜猜他是谁呢? 2、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苏轼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还记得苏轼这位大诗人,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两首诗,谁能背出来!好请你来指名背诵《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我们一起来一遍师生一起诵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生一起说)师板书:《惠崇春江晚景》来进一步领略他独特的诗风吧! 二、出示图画 欣赏交流 师:请大家看这幅画喜欢吗?好那请你仔仔细细地欣赏,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生:这是一幅春景图生:春天的景色很美师:说的很好这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那你知道这幅图是谁画的吗生答师:对(惠崇)请大家一起大声说出来生齐读惠崇师简单介绍:他是宋代的一名和尚,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这幅画是惠崇所作,但是这首诗呢是苏轼看完这幅画以后在画上题的一首诗,诗的'题目就是《惠崇春江晚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的内容师板书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先自己练习朗读,然后读给大家听,好吗? 2、谁能准确流利地读一读指名朗读 3、读的不错流畅还有韵味。那么,请大家边朗读边看图,哪些诗句描写的景色是你在图上可以看到的呢?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 4、师:具体写了画上的哪些景物?请你动动手,用笔画一画生:竹子桃花春江水鸭子芦蒿师:很好那整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呢生:很美感觉春天的景色很美我很喜欢把你的感觉通过朗读能表现出来吗谁来试一试生朗读师:太棒了!老师感觉你读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5、这幅画呀很美!诗人苏轼非常喜欢,他仔细欣赏一番,不仅写出了画面上所画的景物,还由画面的景物产生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请大家看看,哪些景物是画面上没有的,而是作者靠着想象写出来的呢?(河豚)生: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师:对的这首题画诗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了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头两句紧紧抓住画面景物,又突出重点。竹林、桃花为江岸之景;鸭子为江中之景,是画面的重心所在。诗人在这里凭感觉和想象再现了暖融融的春意,移情于物,把画面无法表现的内容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前者仍是画面之景,后者是出于诗人的想象。遍地蒌蒿,芦苇刚刚吐芽,点出正是江南二月。诗人正是看到画面上的蒌蒿和芦苇,便想到河豚生活在近海,每到春季江水上涨的时候,便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然后再游回到近海。这句虽离开画面,但仍写春江,题画而不拘泥于画。这首诗虚实相生,不仅真实地再现了“春江晚景”,而且又通过想象弥补了画面所不能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极富生活气息。 6、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全诗,仔细想想,作者的想象之笔还落在了哪些字眼上呢?请你再认真读读第二句,动动手,画一画。 生:暖知鸭子感觉到了水温的变化,这是作者自己的想象,这一想象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四、结合图画讲述诗歌大意 1、同学们看着这幅图,讲讲诗歌的大意,好吗?谁来讲 2、谁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请 五、延伸拓展 苏轼的名诗名文何其多啊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诗句!再背一背你积累到的 略 好下课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春天吗?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三)提示引路,学生自探。 (1)借助拼音,自学本课的生字。 (3)借助注释、联系诗句、观看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并说一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4)品读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解疑合探。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名读,纠错,开火车读。) 2、朗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1)这首诗描写()季。 (2)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3)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苏轼和惠崇,了解题画诗。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3、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 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难点 通过学生质疑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中自然生成的问题,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法 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 设计意图 一、猜谜激趣导入: 三四月的春光,无限美好。杨柳依依,桃花朵朵,微风习习,最美人间四月天!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来开启我们今天的课程。 (出示大屏幕)猜猜他是谁?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 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开创豪放派的风格,他的诗充满了深刻的人生思考,他的散文气势恢宏,变化自如,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绘画,无一不达到文学和艺术的巅峰。不仅如此,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他是谁? (教师介绍苏轼文学常识,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 二、你言我语说诗题 大屏幕展示诗的题目《惠崇春江晚景》,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 1、惠崇是谁? 2、惠崇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全诗 1、这首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你能在这些景物前面加上漂亮的修饰词吗? 3、你对这首诗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 蒌蒿和芦芽是什么? 河豚是一种什么鱼?什么是“欲上时”? 为什么说桃花是“三两枝”? 4、教师提问:诗中出现的景物惠崇的画中都有吗?(引出难点:惠崇的画中到底有没有画河豚?) 5、根据所加的修饰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四、主题探究,总结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小结: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的春江美景,表达苏轼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看图猜诗,你对春天的诗知多少。 六、教师总结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让我们都走进春天,感受春天,也拿起笔来赞美春天吧。 附: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 苏轼 (翠绿)的竹林 (粉色)的桃花 (温暖)的江水 (欢快)的鸭子 (满地)的蒌蒿 (嫩绿)的芦芽 (逆江而上)的河豚——联想 通过设置“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 让学生对重要的诗人——苏轼多一些了解并识记重点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置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意图让学生通过在景物前面加上修饰词,达到自己总结诗意的目的。这样就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自己去摘。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提高对课堂的兴趣和参与度。 让学生利用以前的经验得出规律,通过与之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拓展,拓宽情趣。 通过看图猜诗的游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对春天的喜爱。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板书设计的意图:根据括号里的修饰词能自己总结诗意 作业 布置 趁清明小假期去郊外踏春,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也写一首诗来赞美春天吧!。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士,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明确: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示例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及画面给我们所描述和描绘的美景,在联想及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8) 教材说明: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策略: 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 教学准备: 查阅诗人资料,搜集相关古诗;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2、范读(出示课件) 3、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 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