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小班《动物的尾巴》教案(900字) |
内容 |
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一般都会准备教案。教案可以使教师独具的个性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张扬,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小班《动物的尾巴》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小班《动物的尾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 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 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活动程序: 1、一起唱《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多媒体教室坐好。 2、提问引入课:"动物都有什么?可有只动物没了尾巴,你们知道它为什么没尾巴吗?" 3、播放课件故事《小壁虎借尾巴》,请幼儿仔细看。 4、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教师提问: 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 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4)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 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 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 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5、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 6、课后延伸 游戏《找尾巴》 小班《动物的尾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松紧带圈的多种玩法。 2.了解松紧带的多种玩法,大胆创新。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松紧带圈人手一个;录音机、磁带;课前让幼儿了解松紧带圈的特性,知道它具有可变性,可以由短变长,由圆变长;利用其有弹性可以射出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玩变形人的游戏。拿松紧带玩变形的游戏。(可以变成8字、小园、长园等) 二、基本部分 1.分散玩松紧带圈。 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圈,松紧带圈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幼儿尝试练习) 2.集中演示。 排成男孩和女孩两路纵队,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幼儿讨论玩法:手指绕圈跑、拉弓射箭、背拉松紧带圈、打气筒、拉力器、两人玩炒豆子、揪尾巴、二人三足走等等) 3.幼儿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也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玩。(幼儿再次尝试) 4.游戏“揪尾巴”。 规则:教师做揪尾巴的人,小朋友将松紧带圈当尾巴塞在裤腰上,左右躲闪揪尾巴的人,保护自己的尾巴不被揪下来。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最后两组幼儿排成火车状队列开出场外,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培养了幼儿肢体的灵活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小班《动物的尾巴》教案【篇3】 科学:动物的尾巴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小班《动物的尾巴》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在对各种动物尾巴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描述。 2.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故事,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故事背景图一张,录音磁带一盒,动物的贴绒教具若干,动物头饰若干。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事先丰富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三、活动方法 探索法、类比法、变异法。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 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大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图上有谁。(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它们看见了小鱼,小鱼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呢? (引出故事题目) 3.借助贴绒教具,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动物? ②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 ③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把尖刀? 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4.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故事。提问:你觉得小鱼、大马、蜜蜂、猴哥、松鼠的尾巴都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二 表演故事 1.两位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注意表现角色的动作及神态。 活动三 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它们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开,可吸引异性等) 2.请幼儿把自己想像、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3.请幼儿自由组合,把续编的故事随着音乐讲给大家听。 五、各领域渗透 科学:动物尾巴的功能。 健康: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生活中渗透 抓住良好的契机,向幼儿随机进行教育。 七、环境中渗透 在大背景图上每种动物的尾巴处提问:我的尾巴有什么用?进一步刺激幼儿思考、解答。 八、家庭中渗透 请家长带孩子到动物园观察动物。 九、活动评价。 小班《动物的尾巴》教案【篇5】 给指导者的话: 《xx市03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指出25-30个月龄段的宝宝“会比较多少、长短和大小”。由此可见,这个年龄阶段关于比较的认知能力在逐步的提升。本次活动从25个月龄段的宝宝拓宽到36个月龄段宝宝,主旨在于指导需要观察到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于此次游戏活动的不同行为表现以及家长的互动回应。 本次活动主要在比尾巴的情景中,感知长和短,并能够发现长短的变化,同时激发宝宝开口。 给爸爸妈妈的话: 使用废旧盒子和丝带制作成一样宝宝喜爱玩的自制玩具。宝宝在抽拉的过程中感知到了丝带从短变长的过程,这种变化会激发宝宝探索的愿望。同时再增添了小动物的形象,使整个游戏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了,宝宝们通过比较小动物的尾巴,感知长长的和短短的。 活动准备: 小盒子(制作房子)、小动物若干(红色小老鼠、黄色小猫)、丝带(红色、黄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交流价值 重点提问: ●请家长关注今天活动内容——比尾巴 ●简单交流亲子活动内容、价值。 小结: 本次活动主要在比尾巴的情景中,感知长和短,并能够发现长短的变化,同时激发宝宝开口。 二、师生互动——拉一拉,说一说 重点提问: ●看一看,小房子里面住了谁? (吱吱,我是小老鼠;喵喵,我是小猫) ●小老鼠要和小猫比比谁的尾巴长?(小老鼠说:“我的尾巴长”;小猫说:“我的尾巴长”。到底谁的尾巴长呢?小朋友们知道吗?) *小手拉一拉,尾巴变长; *小手拉一拉,尾巴变长; ●到底谁的尾巴长呀?谁的尾巴短啊?请小朋友说一说 小猫的尾巴长,小老鼠的尾巴短。 ●小猫肚子饿了,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小猫喜欢吃什么? *小猫喜欢吃小鱼。 *小鱼拉一拉,尾巴变短;啊呜一口真好吃。 ●小老鼠肚子饿了,家里有没有好吃的?(出示饼干) *小老鼠喜欢吃饼干。 *饼干拉一拉,尾巴变短了;啊呜一口真好吃。 观察要点: 指向宝宝: ●宝宝对长短的认知经验 ●宝宝是否乐意开口表达 指向家长: ●关注宝宝参与活动的情绪、状态 ●是否鼓励、引导宝宝一起说一说 三、分享交流,互动指导 重点提问: ●您的宝宝对这个游戏材料感兴趣吗? 互动小结: 游戏材料的动物形象以及可以拉动的游戏,引发宝宝参与的兴趣。 重点提问: ●本次活动对宝宝有哪些方面的发展? 互动小结:巩固宝宝认知长短的经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颜色辨别能力等。 备注: ◆室内外(地点)20分钟左右(时间)10个家庭以内(参与人数) 小班《动物的尾巴》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能把一张大的报纸折成细尾巴的样子。 2.幼儿在活动中能感受到踩尾巴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大的报纸。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教师示范折尾巴。把一张大的报纸一一对折,折成细尾巴的样子――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把折好的尾巴放在腰间,两个小朋友做游戏,互相逐看谁先踩下尾巴来,谁就胜利。 基本部分: 折尾巴――幼儿每人一张报纸,按老师折的样子开始折,先把纸平放在桌子上,一次性折成细巴的样子。!出自:屈老.师! ――幼儿先把折好的尾巴放在腰间,俩俩交朋友,找到朋友以后,教讲解游戏规则:游戏时幼儿不能推自己的朋友,谁先踩下尾巴来谁就胜互相追逐小心不要摔倒。 开始游戏。 ――教师发口令幼儿互相追逐踩尾巴。游戏连续进行3-5遍。 ――游戏时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安全,分组游戏。 结束部分: ――分散游戏。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甩着自己的尾巴在场地上自由活动。 4:00-4:15离园准备(入厕、整理衣服)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