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植树节绿色主题活动方案(优选5篇) |
内容 |
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您是否正在考虑怎么样才能写好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呢?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树节绿色主题活动方案(优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树节绿色主题活动方案(篇一) 一、活动目标: 1、从小爱护花木、保护环境,知道了小树、花草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能够愉快的参加活动,积极与父母共同劳动,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学习与他人合作,体会劳动的快乐; 3、感受大自然、周围环境的美好,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4、倡议绿色,做好宣传社会。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宣传。 2、准备树苗(幼儿园准备,新生树苗) 3、植树所需的工具(家长自备) 4、准备摄影设备,拍摄下植树的过程。 5、认养树牌印制、家长签名条幅。 6、班牌、教师统一服装。 7、种植亲子树的家长自带一个小水桶。 8、准备签字笔,一班两支。 8、宣传条幅 (1)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植物园悬挂) (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植物园悬挂) (3)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幼儿园悬挂) (4)幼儿园3.12第xx届“——林”种植亲子树活动(活动地点:——市植物园活动时间3月12日9:00)(植物园门口、幼儿园悬挂) 三、活动过程: 1、从我做起: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每一片绿叶,每一棵幼苗,不采摘花朵,不攀树枝,不踏草地,不到花坛上玩耍。 2、绿化家园:教职工、家长在家要开展植树、种花活动,选择一些适合在家里种植的花木,种在阳台或房间里,使自己的家变成一个绿色家园。 3、家长与幼儿3月12日上午8点30分在植物园门口集合。9:00由班主任带队到达本班活动区进行主题活动。 4、10:00各班参加种植亲子树的家长幼儿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到——林集合。 第一组:新生组 (1)组织新生家长与幼儿一起种下“亲子树”、浇水。 (2)为小树挂上认养牌。 (3)班级在条幅下合影留念。 第二组:老生组 (1)组织老生家长和幼儿一起为20xx年认养的亲子树松土、浇水。 (2)为小树更换认养牌。 (3)签名仪式 (4)班级合影留念 5、活动结束,家长将幼儿送回幼儿园。 四、活动要求: 1、各班上交20xx年第xx届“种植亲子树”植树节活动教案、“种植亲子树”活动总结 2、班级两位老师上交植树节活动反思 3、家长活动调查问卷 4、第xx届“种植亲子树”活动家长感悟(每班最少10份,统一纸张,可打印可手写) 5、老师上交的所有资料格式要一致,上交电子稿到年级组长处。 6、班级留下影像资料上交。 植树节绿色主题活动方案(篇二) 1、活动主题: 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城市多一份绿意。 2、活动地点: 社区 3、活动时间安排: 3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 4、参与人员: 及xxx社区居民 5、活动流程: 1.首先由社区工作人员讨论下此次活动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2.所有参与人员于3月12日上午9点在社区某个地方集合统一前行。 3.在植树地点将分成几组,并且组织社区人员一起挖坑、填土、扶树等一系列工作,并且将此次活动拍摄成照片。 4.活动结束,组织社区人员一同回来。 植树节绿色主题活动方案(篇三) 一、活动背景 “植树节”是我们民族伟大的节日,其不仅仅呼吁大家保护环境,还为了纪念伟人孙中山先生。为了继承这个传统的植树节,为了营造充满活力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充分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和良好积极向上的风貌的同时,作为公民的我们更应该着手于整治校园环境,为创造一个绿意嫣然、生机勃勃的校园环境贡献出一份力量。同时,全球变暖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为改善温室效应做一些贡献。 二、活动目标 秉承传统美德,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大家爱护花草树木的责任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加强学习氛围。同时,倡导大家爱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并在活动中发扬志愿精神,呼吁大家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中来。 三、活动主题 植树我先行,绿化靠大家 四、活动单位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园林园艺协会、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节庆文化社 五、活动对象 指导老师、学长、生环院学生会成员及全体会员 六、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1日14:00 七、活动地点 八、活动流程 活动前期: 1、由理事会成员与生环院学生会负责人联系确认活动流程,制作策划书; 2、活动前制作海报、横幅,并做好宣传活动; 3、理事会成员前往花鸟市场和小商品市场购买树苗和手套等活动所 需的物品; 4、理事会成员和保管锄头、铁铲的老师联系,借用本次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5、和老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工人请教移植的方法; 6、通过飞信和短信的形式通知会员此次活动的大概情况。 活动进行中: 1、理事会成员和学生会负责人通知会员和学生会成员到达指定的 集合点集合; 2、将锄头、铁铲等工具分发给参加活动的同学,带着树苗前往青 年林; 3、将参加活动的同学分成若干组并协调好工作的分配,由学长、 学姐向同学们讲解移植的方法; 4、同学们开始动手植树,由学长学姐在旁边指导; 5、植树完成后大家合影留念,并看现场有无垃圾,如有捡起带走, 大家返回。 后期:整理素材,进行新闻稿、总结等的制作。 九、活动可行性 此次活动不仅仅可以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一抹绿色,更让我们大学生们亲身体会到植树的快乐和让他们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中的一份子,每个人的行为举止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所以,植树节的意义不仅仅存在于种的几棵树,而是在于让绿色和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行列当中来。只有公民们普遍的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时,我们的环境才真正的好起来。 十、经费预算 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树苗(胸径3—5cm) 30元/株 20株 600元 横幅(4m) 20元/幅 1幅 20元 海报 30元/张 1张 30元 手套 2元/副 30副 60元 总计:710元 (注:活动经费由园林园艺协会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均摊,两个协会各出资355元) 十一、预期效果 1、从社会角度看:育人为根本,传播生态理念,参与生态实践,开展生态体验,培育生态文化,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 2、从学校和协会角度看:植树能为学校添绿,美化校园环境;同时,活动的成功实施会使会员有一种自豪感,从而激发会员参加社团活动的更大热情;促进和加强社团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团凝聚力;此外,还可以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良好影响,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其他活动提供条件。 十二、注意事项 1、活动中注意不要嬉闹玩耍,伤及他人; 2、活动中注意对现场秩序的维护,不要使会员在中途无故离开; 3、活动中注意维护现场的卫生的安排; 4、注意与其他协会的相互配合与合作; 5、活动结束后工具要统一归还,所以在工具的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细心。 十三、结束语 希望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大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植树节绿色主题活动方案(篇四) 一、植树时间: 20xx年3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 二、植树地点: 1、镇机关、镇直各单位、工业区管委会、青年志愿者:xx路段。 2、各村,各中小学、幼儿园:自行选定义务植树地点。 三、参加植树人员: 镇机关、镇直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工业区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各村两委及工作人员,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员工、青年志愿者等。 四、具体活动措施: 1、植树现场组织:锦南路段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场地布置,镇党政办负责人员安排;各村,各中小学、幼儿园自行组织。 2、造林苗木准备:锦南路段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并送到栽种地块,苗木全部采用带土蔸的绿化大苗。 3、植树工具: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锦南路段植树工具80把,其中锄头30把,铁锹50把,各村,各中小学、幼儿园自行负责。(工具包括锄头、铁锹、水桶等) 4、技术指导: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5、宣传报道:各单位义务植树地点都要悬挂有关造林绿化的横幅一幅、标语若干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几个主要路口的横幅、标语,镇党政办负责联系电视台、石狮日报社,务必将此次造林绿化活动的声势造大造强。 6、秩序维持:派出所、边防所负责植树节活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五、其他事项说明: 1、体弱病残者不宜参加此次活动。 2、参加植树人员要各自注意人身安全,严防劳动工具误伤他人等伤人事情发生。 3、各村要在3月15日前上报义务植树活动情况,镇政府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给予资金支持。 植树节绿色主题活动方案(篇五) 一、活动主题 绿色、氧气、健康、时尚; 二、活动主办单位 x网; 活动协办单位:x城; 三、活动时间 20xx年3月12日(星期x)8:40——14:00; 四、集合地点 x广场 植树地点:x山; 楼盘参观地点:x会所; 五、交通工具 大吧车接送、自驾车; 六、种植树种、数量 公孙树,x棵; 七、活动流程 1、09:00:x街集合; 2、09:15:宣誓; 3、09:30:出发; 4、09:30-10:30:赴x会所(参观过程中领取干粮和矿泉水); 5、10:30:到达植树地点; 6、10:30-13:30:植树活动开始,内容如下: A、植树造林; B、互动游戏; C、媒体现场采访活动主持人、x负责人; D、业主代表讲话; 7、14:00:活动完毕,会员自由合影,乘车返回x酒店;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