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合集
内容
    出国留学网相关栏目推荐:“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
    出国留学网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想要在工作上做到精益求精,提前准备和规划好工作计划准没错。工作计划应该以自身实际和任务需求来撰写。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__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3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6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3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3】
    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结合具体情景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者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能结合具体情景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数的大小。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
    4、能认识钟表,能在时间活动中体会时分秒的长短,能结合具体情景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5、经历主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图。
    6、会进行除法的竖式计算,能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回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8、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二、数学思考领域
    1、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中能借助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能结合具体的估算情景,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简单平面图形与角的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通过具体的问题情景,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经过。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在他人帮助下,对与数学有关的信息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和探索规律。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体验。
    3、在数学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册教材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册提高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6、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7、每周进行周末练习。
    8、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9、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10、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周次进度周次进度
    第1周1———7页第11周期中考试
    第2周8———20页第12周86——93页
    第3周21—30页第13周94—99页
    第4周31—38页第14周100—104页
    第5周39—44页第15周期末复习
    第6周45—55页第16周期末复习
    第7周56—61页第17周综合复习
    第8周62—68页第18周综合复习
    第9周69—78页第19周综合复习
    第10周79—85页第20周期末考试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4】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构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本事,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学生经过很多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头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经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明白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我的想法,初步构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资料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构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本事,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经过很多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创造情境。
    3、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数一数、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复习各1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数松果、摘桃子、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可爱的小青蛙、小熊请客、回家路上各1课时,练习一3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看一看(一)、看一看(二)、节日广场、复习各一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分香蕉、飞行表演、练习二、小熊开店、运动会、欢乐的动物、文具店、花园、各1课时,练习三2课时
    整理与复习5课时期中考试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东西南北、练习四、看望老人、加上复习各1课时
    6、时、分、秒------------------------------4课时
    我们赢了、一分能干什么、作息时间表、月球旅行各1课时
    7、乘法口诀(二)-------------------10课时
    有多少“粘贴画”、一星期有几天、买球、整理与复习二各2课时
    8、除法----------------------------8课时
    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游乐场、练习五各2课时
    9、统计与猜测---------------------4课时
    生日、抛硬币、趣味运动会加上复习各1课时
    10、总复习————————————————15课时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篇5】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6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3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小编精心推荐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2: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