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内容 |
2023年的考研已经距离考生们不远了,大家即将在今年的十二月开始正式考试,目前进入十月,大家基本上也都开始了政治这一学科的复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份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起到一定帮助! 1.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2.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4.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5.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6.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A.15% B.75% C.100% D.125% 7.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偿 D.增殖补偿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9.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为() A.20% B.50% C.200% D.100% 答案解析: 1.【答案D】 第一个条件资本家投资100万,即预付资本是100万,公式表示c+v=100;第二个条件资本有机构成是4:1,公式表示c:v=4:1,联合两个条件,可知不变资本c=80万,可变资本v=20万。第三个条件剩余价值率m′=100%,而剩余价值率m′=m:v,计算可知剩余价值m=20万。第四个条件一年周转4次,所以年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年周转次数=20×4=80万;年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年周转次数=100%×4次=400% 2.【答案B】 作为劳动对象的铁矿石的资本是不变资本,这一部分资本因铁矿石价格上涨而增加很显然影响的是该厂的资本价值构成,因为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铁矿石的价格上涨仅仅增加了不变资本的垫支,并没有增加原料燃料的数量,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答案是B。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它是从物质形态角度对资本构成的划分,这样,把资本的技术构成也叫资本物质构成。因此选项A和C实际上是一样的,都不正确。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所以,选项D错误。 3.【答案C】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第二,劳动者一无所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剰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之所以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正是因为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也正是由于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它自身的价值的消费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后,资本家才可以利用劳动力来生产剩余价值。 4.【答案D】 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 5.【答案B】 工人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例如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是80元,而劳动创造的价值是100元,则20元差额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A错,资本家的预付资本还包括购买生产资料等不变资本的,工资只是预付资本的一部分可变资本。C错,工人的劳动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劳动力的价值,从量上看,也就是工人工资的部分: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是全部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是根本无法得到的。D错,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下,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掩盖了资本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6.【答案B】 第一个条件资本家投资100万,即预付资本是100万,公式表示c+v=100;第二个条件资本有机构成是4:1,公式表示c:v=4:1,联合两个条件,可知不变资本c=80万,可变资本v=20万。第三个条件每次投资所得利润是15万,因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在数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m=15万。最后,剩余价值率m′=m:v=15/20=75%。 7.【答案B】 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材料中所说产品积压,其实质就是产品无法顺利卖出,之前所付出的资本无法顺利得到价值补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8.【答案A】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也就是改变资本技术构成。题目中机器人的使用会导致资本构成中劳动力数量的降低,即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A正确。技术构成的提高为个别企业带来超额剩余价值,但是剩余价值的来源依然是工人的劳动,B错误。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导致单位时间内使用价值量增加,即个别商品价值降低,C错误。个别企业资本家生产率提高,获得的超额利润,而不是社会平均利润,D错误。 9.【答案C】 根据题意,第一个条件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即可变资本v=10万。第二个条件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总资本达到120万元,比开始时的投资多了20万元,这20万元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即m=20万。所以,剩余价值率=m/v×100%=20/10×100%=200%。 考研初试各科分数组成: 政治: 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满分100分。 英语: 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英语一10分,英语二15分),大作文(英语一20分,英语二15分),小作文10分,满分100分。 数学: 理工类(数学一、数学二) 、经济类(数学三) 数学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数学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 数学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 数学满分150分。 一般情况下,工科类的为数学一和数学二。专业课由于是自主命题,试卷结构详见各招生单位公布的信息。 专业课: 由于是自主命题,试卷结构详见各招生单位公布的信息。一般满分是150分。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