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4) |
内容 |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在所有教资考试中考试通过率相对较高,也是报考条件最低的,因此很多人想进教育行业都会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入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仅供参考。 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4)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 2、儿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A.幼儿初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晚期 D.小学生初期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由于幼儿晚期的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因此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 3、人们描述幼儿教师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的特点。 A.纯真美好 B.教育效果长期性 C.精神生产 D.多重角色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题干中对幼儿教师的描述,说明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多重性的特点。 4、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不包括()。 A.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 B.儿童对教师微笑 C.儿童对小朋友笑 D.儿童对陌生人微笑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第二类,儿童对教师微笑;第三类,儿童对小朋友笑。其中,第一类不是社会性情感的表现,后两类则是社会性的。 5、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是() A.行走的敏感期 B.手的敏感期 C.语言敏感期 D.细节敏感期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行走的敏感期是在幼儿的发展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 6、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情绪气氛的影响和熏陶。 7、“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这句话反映的就是道德意志。 8、婴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儿童的()。 A.生理的需要 B.情绪表达性需要 C.自我调节性需要 D.社会性需要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社会性需要是指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喜欢成人的接触等反映了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9、幼儿教师的劳动的创造性是由幼儿本身特点和()决定的。 A.教师本身的特点 B.家长本身的特点 C.教师教育特点 D.幼儿教育特点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幼儿本身特点和幼儿教育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10、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A.情绪具有外露性 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C.情绪具有易冲动性 D.具有意志成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有情绪的易冲动性、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的外露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有: 成熟与经验、智力、个性。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因素有:有效地指导与示范、练习与反馈。 2、简述情绪、情感与幼儿活动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宽敞的活动空间、优美的环境布置、整洁的活动场地和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良好的情绪也依赖于幼儿园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同时,心理环境对幼儿的情绪影响也很大。 (2)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幼儿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情绪具有重大作用。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②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③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3)成人的情绪态度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成人对幼儿的态度是影响幼儿情绪、情感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幼儿希望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父母、教师认可与否主要以他们的情绪态度作为信号传达给幼儿,并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主要原因。 3、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参考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基本原则有: 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一般与个别结合原则等。 三、论述题 1、谈谈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学习学前心理学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①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活动是非常有趣而且独特的。比如,为什么儿童会认为帮妈妈洗碗时打破十个碗的孩子不好,而偷吃东西打破一个碗的孩子是好孩子?类似这样的情况和问题,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都可以有所了解。 ②学习学前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与成人是不一样的。3—4岁的孩子与5—6岁的孩子心理活动也不一样。学前心理学会让我们明白,儿童有许多可爱的特点,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 ③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学前教育工作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基础的。例如。3岁左右的儿童还不太会和别人一起玩,因此,不能要求过高,而应着重于引导和培养。学习学前心理学。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儿童因材施教。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了解儿童的这一特点,能够使我们真正从每个儿童的特点出发,与儿童进行积极而有效的交往,引导他们良好地发展。 ④学习学前心理学,有助于为儿童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儿童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儿童生活和游戏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我们会重视并能够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能使其更好发展的环境。 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参考答案: (1)生活教育的目标。陶行知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陶先生对生活教育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谈道:“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可见,他提出儿童的生活教育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内容。陶行知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就是一所“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的学校,“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成了晓庄的重要课程。陶先生对此十分赞赏:“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上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的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课程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还能够极大地调动儿童的主动积极性。 (3)生活教育的方法。陶行知创造性地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即“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做中学、做中教”说明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儿童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所以,他极其重视实践,并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改自己“知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儿童对知识的探索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幼儿园来了一位实习教师,她的任务是小班的音乐课和中班的绘画课。她初步计划第一堂音乐课以自己的示范表演为主,每隔15分钟休息一次;绘画课主要让孩子们画太阳,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虽然她做了精心准备,但效果不理想。孩子们有的讲话,有的跑出去,不理会她的要求,这位实习教师非常沮丧。 问题: 1、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在上课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幼儿注意稳定性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①单调的活动不利于维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在小班的课上,尽管老师为自己的示范表演做了精心准备,但是儿童却只是观看,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活动,所以很难维持其注意的稳定性。 ②活动的难度与注意的稳定性也有密切关系。让中班儿童画太阳,这种活动的难度远远低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以也很难维持他们的注意。 ③虽然老师总体的时间安排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但根据实验研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只能集中注意10分钟,所以材料中的 老师很难使这些小班、中班幼儿长时间保持注意。 2、你觉得这位老师怎样做效果会好些? 参考答案: 针对上述情况,这位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①老师应适当减少单纯的演示活动的时间,并且要在此同时安排一些儿童自身参与的活动。比如,在演示过程中请儿童进行模仿,提问并请儿童回答等。 ②避免让幼儿从事难度过低的活动,活动难度应稍高于儿童原有的水平。比如,在要求孩子们画太阳之前,通过谈话,想象一些在灿烂阳光下的生活场景等,然后再通过画画加以表现。 五、活动设计题 大班幼儿正处于恒牙萌发的阶段,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幼儿掉牙后。其他幼儿就会围过来观察,有的说“你的牙流血了”,有的说“你的牙齿好黑”,有的说“我看看你的牙”,幼儿对换牙充满好奇。 参考答案: 大班主题活动:我的牙齿 主题活动总目标: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知道牙齿的类型以及乳牙脱落、恒牙萌出的过程及原因。 3.知道换牙期的注意事项。 4.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 活动一:牙齿咔咔咔 一、活动目标 1.养成良好的用牙卫生习惯。 2.知道牙齿的结构和类型。 3.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 二、活动准备 牙齿结构图、用牙习惯图片、刷牙视频。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谜语导入,教师出谜面“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幼儿猜谜底。 2.活动发展 (1)教师出示牙齿结构图,引导幼儿认识牙齿的结构、类型。 ①切牙、侧切牙: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美观和辅助发音,共有8颗。 ②尖牙:俗称犬齿或虎牙,总共4颗,主要功能是穿透、撕裂食物。 ③磨牙:总共8颗,磨牙的主要功能是磨碎食物。 ④牙齿分为三个部分:牙冠、牙颈、牙根。牙冠为牙齿显露于口腔的部分;牙颈是牙冠与牙根的交界处,呈一条弧形曲线;牙根是牙颈以下,埋于牙槽骨内的部分。 (2)幼儿讨论并讲述牙齿的功能、作用及保护牙齿的方法。 (3)教师根据用牙习惯图片介绍保护牙齿的方法(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吃甜食等)。 (4)幼儿观看刷牙视频,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刷,刷刷小舌头)。 3.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以及正确的刷牙方式. 四、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画一个自画像,并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到作品展示区。 活动二:换牙知多少 一、活动目标 1.养成良好的换牙期的卫生习惯。 2.知道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了解乳牙脱落、恒牙萌出的过程。 3.了解不同国家换牙的习俗,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二、活动准备 换牙期卫生习惯和换牙习俗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一个已经换牙,一个没有换牙)面向大家微笑,请幼儿观察他们的牙齿有什么不一样。 2.活动发展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人为什么要换牙。因为乳牙不够坚硬,磨损很快,要换一副更坚固的牙齿让我们长大以后吃东西用。 (2)教师根据换牙期的卫生习惯图片介绍换牙期的注意事项(不舔牙齿,少吃甜食,不吃过硬的东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幼儿分享自己怎么处理掉下的牙齿。 (4)教师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国家换牙的习俗(中国人把牙齿扔到屋顶或床底,美国人把牙齿放在枕头下或埋在树下等)。 3.活动结束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换牙的原因及换牙期的卫生习惯。 四、活动延伸 教师制作“动物牙齿大比拼”调查单发放给幼儿,幼儿独立或与父母一起搜集资料.探索发现其他动物的牙齿特征,然后在班里分享。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