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2中考语文热点知识归纳 29 | |||||
内容 |
经典古诗词阅读之 爱 国 龚秀芬 主题综述 古人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更何况那些怀揣着建功立业梦想的文人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使他们不甘心仅仅做一介书生。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英雄气的大文豪苏轼、以词为号角的辛弃疾、一生不得志却时时渴望北定中原的陆游……这些胸怀天下的文人把一腔爱国热情抒发到了极致。 真题展示 1、(江苏镇江中考试题)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颔联通过 和 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 的心情。 (2)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2、(四川资阳中考试题)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 苏轼做此词时正当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考题分析 第一题: 第(1)题考查对意象(形象)的理解和把握,前两空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筛选即可;最后一个空需要结合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来体会。“惶恐滩”“零丁洋”这两个地名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处境。第(2)题考查对名句的鉴赏能力,要揭示出诗句所传达的诗人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1)絮 萍(风飘絮 雨打萍) 忧虑不安(惶恐 零丁) (2)舍生取义。(为国而死或以死报国均可) 第二题: 本题综合性较强,从内容、思想情感、写作手法、诗作风格等不同角度对这首词进行了赏析。吧选项一一和原作对照,可发现D项的错误在于:李清照不是豪放词派的,而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即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参考答案】D 模拟试题 1、 阅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哪些情景可以看出作者虽闲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欣赏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为什么会流泪?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 (2)从题材上看这首词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景象,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情感上看这首词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这首词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2、(1)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常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会老泪纵横。这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2)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