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
内容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教案。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一)
    温度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
    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 温度计。
    二、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37摄氏度 -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4、体温计: ○1 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二)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些都是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新课教学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播放动画利用声纳探测海洋)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超声波测速仪。
    超声波测速仪是利用超声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的仪器,超声波测速仪固定在道路旁,向着驶来的车辆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车辆后会被车辆反射回来再被测速仪接收到,而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已经改变了,根据频率的变化,就能确定车辆行驶速度的快慢了。测速仪除利用超声波外,还可利用电磁波,如雷达测速仪就是利用电磁波测定运动物体速度。
    3.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四)
    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空气玻璃;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五)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
    (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
    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人教版(六)
    一、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第四章第一小节内容。从知识结构来看,"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研究这些基本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镜、透镜等基本元件以及它们的成像原理,就构成了光学的基本内容。这些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就本节内容"光的折射"来说,它不但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而且也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二、学情
    1.学生已具备的前期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
    2. 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很广泛,但这种兴趣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兴趣水平,满足于被新鲜的生活、实验现象所吸引,容易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②。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③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④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观察折射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②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折射现象、归纳出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在自主实验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观察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规律;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现象。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讨论等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动手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通过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以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要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方式。
    六、教学程序
    1、温故而知新
    简要复习"光的反射现象",设问: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在表面发生反射外,还可能发生什么现象呢?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先让学生观察几种现象:
    现象一:观察水中的游鱼
    由看到鱼时光的传播路径提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又会怎样呢?".
    现象二:水中断筷
    从以上现象引入,不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折射现象的意义,而且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有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出课题)
    给学生留下悬念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_和探索_,为下面的自主探索实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作好铺垫。
    3.新课教学
    (1)课本活动4.1:教师出示并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让学生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试问:谁能将所观察到的光路图大致画出来?请一同学上黑板画光路图,其余同学在下面画,然后互相交流、评价。
    (2)课本活动4.2: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的情况。首先由学生进行猜想,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并让学生用观察到的现象检验猜想是否真确,画出光路图。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交流。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所画的光路图,先由学生评价再与教师事先画好的规范的光路图比较,同时介绍折射光线、折射角等相关概念。
    (3)分析论证、归纳规律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结合光路图分析归纳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各组的结论,不断补充整合,归纳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老师可作适当启发:除了发现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外,还有没有别的发现?这时候有的同学还可以归纳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等相关知识。
    (4)知识迁移、深化理解
    设问:如果让光从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情况会怎样呢?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画出猜想的光路图。
    问: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实际做一做试试看。
    学生接着继续探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情况,并通过充分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光从玻璃或其它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并且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得出光折射时的特点。并介绍光的可逆性。
    为了加深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作出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光路图。
    5.规律应用、首尾呼应
    师生共同解释现象(渗透STS思想)
    现象一:水中断筷的现象(学生分析+多媒体动画解释说明);
    现象二:折射使水中物体看起来变浅的现象(安全教育);
    现象三:视频演示说明雨后美丽的彩虹、海市蜃楼、大气的折射等现象的原因。(书本p86生活、物理、社会)
    6.课堂练习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达标测评题"并指导学生完成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8、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练习册相关习题。
    3.预习第二节"透镜"
    七、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在界面发生偏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光从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应用:海市蜃楼,彩虹。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 九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0 4: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