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内容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有哪些,主要包括几个章节?不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
    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
    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
    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
    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
    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拓展阅读:高中地理答题模板及解题技巧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
    

    (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 流名称。
    (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高二地理大题解题技巧
    城市(因素)(地域形态)(布局形式)
    (1)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2)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两大问题:①交通线路拥堵;②交通环境污染
    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①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②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3)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③中小城镇发展迅速;④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4)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