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
内容
    学习到这篇的课文,你有怎样计划去教导学生们认识这个故事,学习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一)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三)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板书设计:
    司马光
    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翁破之
    遇事沉着 有主张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教案(四)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借助拼音。
    ⑵问别人。
    ⑶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识字
    师: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这节课我要先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这些字都认识了。
    师:(出示一幅花园的图)将认读字藏在花芯中,找一组学生摘花,读字,同桌组词。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看插图,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图上的内容。(第3、4、5、6自然段)
    出示这几段读一读,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
    (一个小孩掉到水缸里了。)
    2、读一读,让学生想一想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读出紧张的`语气。
    3、别的小朋友都怎样做的?看插图,说一说。
    (发挥插图的用处,理解课文)
    4、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读课文第5段,自己演一演。
    5、议一议他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背诵课文,掌握方法
    1、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师小结:事情的发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起因、经过、结果。
    2、试着按照这种方法,背诵课文。
    (生背课文。)
    3、指名背诵,怎样才能背下来?
    四、扩展沿伸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机智勇敢)
    出示: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也向司马光来学,帮助这位同学。
    (小红的沙包挂在了树杈上,怎么办呢?)
    或介绍司马光的资料。
    五、书写生字
    1、出示“吓、叫、那、都”。
    2、说一说你的发现。
    (可以说识字方法、也可以说两组同部首的字)
    3、重点指导“那”,其他字自学。
    4、生描写,同桌互评。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6: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