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2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 |
内容 |
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都提前做好教案,更清楚的在课堂上讲解。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一)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和“倍”有关的具体问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学重点: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图。新课。 1、第一排摆:4个圆片。 第二排摆:8个圆片。 问:第二排圆片的个数是第一排圆片的个数的几倍?怎么解答?为什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第一排摆:2个圆片。 第二排摆: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 问:第二排摆( )个。 谁是一倍数?(第一排的圆片数)第二排的圆片数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是什么意思? 3个2 。求3个2 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3、比一比1)、2)题,他们有什么区别联系? 联系:都是和倍有关的问题。第一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第二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数。 4、读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说一说。 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 小牛说:我买了3枝笔。 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问题:1、小牛花了多少钱?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 分别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牛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牛买什么花了多少钱?(3枝铅笔)每枝铅笔多少钱?就是求3个2元是多少。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钱就是一倍数。就是求4个2是多少。 三、练习。 1、画一画。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几朵花,就是问15里有几个3. 2、○有3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几个? △的个数是○的2倍,那○的个数是一倍数。就是问2个3是多少。 49页练一练。 1、看图列式。 1)长铅笔的长是短铅笔的2倍。短铅笔长8cm,短铅笔的长是一倍数,求长铅笔的长就是求2个8是多少。 2)一倍数是5元,10元是5元的几倍,就是问10里面有几个几。 2、河马有7匹,是一倍数。斑马的匹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匹。就是求5个7是多少。 红珠是白珠的几倍。白珠是一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求6里面有几个2. 3、找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要对应。 条件: 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 大客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 问题:1)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解决:大客车上的人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上的人数有关系。)什么关系?倍数关系。谁是一倍数?(面包车上的人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 2)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 解决:小轿车上的乘客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的人数有关)什么关系?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有6人,几时问6是几的2倍。求一倍数。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202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体验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各种物体,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长方体,它的每个面的颜色是一样的吗?(转动长方体)它有哪几种颜色呢?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答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种颜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却是两种甚至只有一种呢?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要求:四人一组,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玩具,告诉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吗?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对集体发问,在观察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转动自己的玩具观察呢?通过转动玩具,你又发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小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讨论30秒,对于这四幅图,你的谜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 。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 ,你有什么收获? 202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2022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学生准备: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块、白纸一张。 教师准备: 直尺、各种形状的继母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课件展示实物(红领巾、钟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实物中的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把角比划出来。(随着学生的发言,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现场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师交待收集的场地范围(教室)和交流的时间(2分钟)。 ②学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馈。(引导学生边说边比划出角。) 2、揭示课题。 师:通过发现,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块儿去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 1、画一画,剪一剪。 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各种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积木)。 (1)老师交待操作的要求:学生在以上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纸上画出角,再把它剪下来。 (2)学生自行选择工具,实施活动。 (3)集体交流:把剪下图形中的一个角比划出来。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 (1)摸一摸刚刚比划的角,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尖尖的。 A、示范摸到角的哪个地方是尖尖的,引导全班学生再次感知。 B、取名称。 师:其实这个尖尖的是一个点。(板书)知道了这个点叫什么吗?想给它叫什么?(把学生取的名称写下来。) C、得出名称。(板书:顶点)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导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学生发言,得出名称。(板书:边) ③、④…… 3、小结: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说它是一个角。 4、闭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样子,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比划比划。 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 1、活动(一):找一找。 (1)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袋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 (2)反馈摸出的图形有: (3)分组交流:①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②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4)用手势反馈。学生可能对第三个图形有异议。老师抓住契机以辩论的形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作评价。) 2、做一做。 (1)交待活动要求:在组内选择有用的材料(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卡纸、长条、图钉)制作一个你喜欢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两边。 (2)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作品。 (4)学生质疑、评价、提问。 如:能告诉我这个制做的角在哪儿吗? 四、延伸 1、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了解了多少? 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角的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