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敬业与乐业
内容
    九年级上册每课要点--5敬业与乐业
    本文是一篇演讲,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这种原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学习本文应该重在理解和领会这种生活的原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现状和这种原则作一下比较。
    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旁骛( )亵渎( )骈进( )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断章取义: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旁骛: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轻慢;冒犯。
    3、词语积累。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旁骛  亵渎  骈进  征引  敬业乐群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学习本文,应该明白作者演说的思路是如何的。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思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     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2) 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3) 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2、作者为什么主张"敬业"?
    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人"。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证"乐业"的?
    "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这句设问下面,列出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相信任何一个曾经专注于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人,都会有同感和共鸣。
    三、问题研究。
    1、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梁启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本文。
    3、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当然,作者的这种说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同学们可以自己探讨这个问题。
    ?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0: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