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大道之行也
内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4大道之行也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就有对这样社会的描述,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三礼"之一,为战国至汉初期间儒家思想和礼仪论著的选编。孔子弟子、再传弟子和后学撰著,汉初戴圣编写。
    《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方法进行研究。东汉郑玄将49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后人又有不同的分法。
    一、 学习文言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与能(  )修睦(  )男有分(  )恶(  )
    2、 解释下列加红字的意思:
    讲信修睦:培养。
    故:所以。
    不独亲其亲:(前一个)亲:以……为亲,意动用法;(后一个)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前一个)子:以……为子,意动用法;(后一个)子:孩子,儿女;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
    男有分:职业,职守。
    女有归:女子出嫁。
    恶:憎恶。
    兴:发生,产生。
    作:发生,兴起。
    外户:外:从外面,这里方位名词活用做状语;户:关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4、 解释下列语句:
    大道之行: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在社会上得以实施并广泛开展。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情况(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自己独自享用。也就是说社会上的人们财富、私有的概念很淡薄。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搞阴谋的事就不会发生,盗窃作乱等行为也不会兴起。
    二、理解课文内容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文中的大同社会有以下基本特征:
    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尤其是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男有分,女有归)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3、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4、 文中是如何阐述解释"大同"社会的?全文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阐述"大同"社会是分三个部分进行的,因此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是总提,以下分述:①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
    在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突出"大同"社会的特点。
    三、比较阅读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把本文与前面学过的《桃花源记》比较起来进行阅读,感受一下两篇文章有和异同。(提示:从《大道之行也》中找出句子,在《桃花源记》中寻找与之对应的描写。)
    ?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15: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