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 |
内容 |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期都会需要用到教案,那你准备好你的教案了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定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想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师:在二年级和四年级我们都学习过图形的运动,你还记得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出示课件动态图片) 预设:生:旋转现象。 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生: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 3.这些现象是不是旋转呢?(出示秋千等动态图) 这些也是旋转现象,也是物体绕一个点转动,只不过进行的是局部的圆周运动。 4.生活中还有哪些旋转现象?(生:螺旋桨,风扇,钟表等) 5.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还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最密切的钟表开始,来探究图形的旋转吧。(板书课题) 二、展开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旋转方向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钟表的指针是怎样转动的?一起来比划一下。 引出:与钟表指针转动的方向一样的叫做顺时针旋转。 与钟表指针转动相反的方向叫什么?(逆时针)一起来比划一下逆时针旋转。 2.旋转有几种情况?(两种: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3.这里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指的是旋转的方向(板书) (二)借助钟面,明确旋转三要素 1.动态出示指针从“12”旋转到“1”、从“2”旋转到“6”。 师提问: (1)仔细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角度、起止位置。 (2)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的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点? 板书:方向、中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怎样从起止位置、旋转中心、方向、角度等方面描述一下指针从“12”旋转到“1”的过程呢? 生: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 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下指针从“2”到“6”的.过程吗? 生答。 4.你能想象一下指针从6到9的旋转过程吗?除了顺时针旋转还有其他转法吗? 5.描述道闸的旋转(出示习题图片) 师:打开课本83页,做一做,认真读题,想象或模仿一下车杆的起落,并将空格补充完整。 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6.反馈。 (三)简单图形的旋转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描述钟表指针、车杆等的旋转过程,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描述图形的旋转。 1.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2.仔细观察,三角形在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预设:位置变了,形状、大小没变,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没变,夹角没变等。 3.你能描述一下三角形是如何转动的? 生: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师:他描述的对不对?三角形绕点o旋转我们看得很清楚,因为点o没变,顺时针也很容易看出,你怎么知道它是旋转了90°呢? 生:看三角形的边 4.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 5.结论:我们可以根据图形上的边或点等部分旋转的角度来判断图形旋转的角度。 (四)动手操作,感悟旋转性质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图形的旋转,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线段的旋转(课件出示) (1)如果我们让这条线段旋转,你觉得应该怎么转? (2)画出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2.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三角形的旋转(课件出示) (1)动手操作,感受三角形旋转的过程 将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先想象旋转过程,再动手操作。 提问:如何确定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 预设: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2)教师演示,总结画图步骤。 (3)做一做: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 三、回顾小结,感受旋转的应用 这节课我们深入探究了图形的运动中的旋转运动,艺术家们运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我们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艺术家们,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扮我们的生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29、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三)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2.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21和28 30和18 8和9 11和33 12和42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问题需要用最大公因数的知道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出示教材第62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4)教师:应该怎样选择方砖来铺地呢? 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5)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可选边长是1 dm、2 dm、4 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5题。 此题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70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要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所以要找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6题。 此题也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则每排的人数必须既是48,又是36的因数,要使每排的人数最多,所以要找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理解题意即可完成。 3.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9题。 此题检查学生当两数是倍数关系、互质关系、一般关系情况下求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参考答案: 5.长方形的边长是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是10 cm,所以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10cm。 6.每排人数是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12人。 男生:48÷12=4(排) 女生:36÷12=3(排) 9.(1)A (2)C (3)C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7、8、10题。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