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集锦
内容
    作为一名准备充分的教师,是会时常备好教案的,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随时进行调整,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集锦(一)
    一、教学内容
    信息的误导。
    二、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
    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
    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
    (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集锦(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2)1、8+1、5÷4―3×0、4
    (3)3、2÷[(1、6+0、7)×2、5](4)[7+(5、78—3、12)]×(41、2―39)
    3、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彩带,一共可以做多少朵?
    二、新知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例4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例4中的哪些条件和复习中的3相同?问题相同吗?
    (2)自己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
    (3)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解答。
    3、学生根据提纲尝试解题。
    4、全班汇报
    (1)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m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计算1/5÷(2/3+1/5)×15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
    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
    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
    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
    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
    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集锦(三)
    一、教学内容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 6/30 12/18 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集锦(四)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
    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集锦(五)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xx,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xx,+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2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