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上海中考录取分为提前批次和统一批次两个批次,最多可以填报10个志愿类型。提前招生、自主招生都是什么意思呢?今天小编为您整理了“上海2019年中考相关名词解释”,希望能为您解除疑惑!我们将及时更新更多的中考相关信息,敬请继续关注! 上海2019年中考相关名词解释 【推优自荐】 (1)名词解释 提前招生流程原则上在每年的4月份进行,示范性高中会拿出招生计划的40%用于提前招收符合本校要求的优质生源。其中推优计划占到30%,自荐计划为10%;承担“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学校,推优和自荐各占20%。 自荐的发展历程 2005年以来,本市中招录取中采用推荐或者类推荐的项目有: 1.优秀初中毕业生免试推荐升入示范性高中,简称“推优”; 2.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2009年改为自荐); 3.名额分配法。推荐入学不仅仅是一种象征和点缀,而是一种固有的组成部分。 2004年,上海中考试行“推优”,2006年起实行“自主招生”,2007、2008年,增加“名额分配”法,2009年取消“自主招生”,改行“推优自荐”,2010年,推荐生的比例在09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 而在录取形式上,从2008年开始,推优生和自荐生都需要参加统一学业考试,并设立了“最低投档分数线”,不断完善“推荐”这项制度。 (2)推优、自荐的区别 提前录取的两种手段是推优和自荐,这两者有些什么样的区别呢? 1、推优是由学校执行,同区县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比较。 每所招生学校会在推优进行之前公布本学校在各区(县)的推优生招生计划,每所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的7%有可能会获得对应的推优机会,填报志愿后招生学校在各区(县)填报该校的学生中进行筛选。 2、自荐是由学生个人执行,全市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比较。 每所招生学校会在自荐进行之前公布本学校在全市的自荐生招生计划,每所初中学生都有资格参加自荐,填报志愿后,招生学校在全市填报该校的学校中进行筛选。 归纳一下,推荐由学校执行,各区(县)筛选出名额;而自荐由个人执行,在全市筛选出名额。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
|